剩下的乘客,也全都被鐵路公安帶著往他們的辦公室走去。
隋心一直跟在人群中,一起往那邊走。
剛才從袁旭身上掉下來的財物,少說也價值五百塊。
這麼大數額的盜竊,袁旭最少都得下放勞改二十年。
就讓他帶著一身的脆骨,在農場好好享受吧!
來接知青的大隊長等在車站外麵,左等右等,始終不見這一批知青出來。
他趕忙去打聽,才了解到車站裡發生的狀況。
無奈之下,大隊長隻能耐著性子等。
一直到晚上八點多,知青們才全部集合完畢,出現在大隊長麵前。
此時的大隊長滿心疲憊,連話都不想說了,這一下午村裡耽誤了不少活兒。
不過,他也並沒有對知青們甩臉色。
畢竟這事也不能怪他們,他們也是無辜受連累的。
相反,大隊長心裡還有一絲慶幸。
那個袁旭也是分到他們村的,好在在車站就被揪了出來,不然把這麼個麻煩帶到村裡,日後還不知道要惹出多少事來。
大隊長打量了一下眾人,說道:“人都到齊了,把行李放車上,時候不早了,咱們趕緊回村。”
這些知青在派出所待了一下午,此刻能動身離開,也顧不上之前不能坐車的事,趕忙跟著大隊長往村子走。
七月的遼省,雖然白天也是三十多度的天兒,但是夜晚格外涼爽。
知青們走了一會兒,緊張的情緒也漸漸舒緩。
有知青開口問道:“大隊長,咱們村離縣城有多少距離,咱們得走多久能到?”
原本在前麵和趕牛車老伯聊天的大隊長,聽到問話後,指著前方。
“看見那邊那座橋沒?過了橋,就是咱們上穀村。
離縣城不算遠,走路一個小時左右就能到。”
這樣的距離,放在現代,走路可不近。
但在這個年代,即便是城裡孩子,也不覺得這路程有多遠,況且此時氣溫宜人,大家也沒覺得多辛苦。
很快,他們來到了大隊長所說的橋上。
這座橋足有兩百米長,是兩車道的石橋,看上去堅固無比。
知青們沒想到,從村子到縣城竟有這麼好的橋。
有個知青趕忙上前對大隊長拍起馬屁。
“大隊長,這橋是村裡人修的吧?咱們村可太了不起了,這橋建得真好,看來村裡藏龍臥虎啊。
等我們到了村裡,大隊長可得給我引薦引薦,讓我跟著學兩手。”
大隊長看了那知青一眼,緩緩說道:“橋確實是村裡人修的,但那是當年小鬼子拿著槍逼著修的。
村裡在這方麵你怕是請教不到什麼經驗了。”
知青們頓時語塞,尷尬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那個拍馬屁的知青更是手腳都不知道要怎麼擺動了。
那段慘痛曆史大家都刻骨銘心,不難想象,為了這座橋,村裡不知犧牲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