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接著說道:“知道上進是好事。鬼子是壞透了,但橋本身沒有錯。
咱們學他們的技術,乾咱們自己的工程。
你要是有興趣,就去問問村裡的老一輩,這會兒村裡還有不少當年被逼著修橋的老人呢。
咱們村裡還有從北棒退下來的老兵,一個是偵查班班長,一個是戰鬥部隊的排長,戰士也有好幾個。
村裡開大會的時候,也能聽到他們在戰場上的故事。”
知青們見大隊長沒介意之前聊到的給鬼子修橋的事,心裡都鬆了口氣。
很多人其實很介意給鬼子乾過活,聊起這個總感覺屈辱。
沒想到這個大隊長的想法這麼積極向上。
又聽到大隊長說村裡有北方戰場下來的老兵,這下更是來了興趣,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當年抗戰勝利後,不少老兵選擇回鄉務農,沒想到這個村子就有兩位,這讓大家對上穀村的好感又增添了幾分。
過了橋,一片水稻田映入眼簾。
此時田裡滿是嫩綠的幼苗,蟲鳴蛙叫交織成一曲夜的樂章,在月色的籠罩下,呈現出一派靜謐祥和的景象。
穿過稻田就到了村子,村民們早已進入夢鄉。
知青們不自覺地停止了說笑,放輕了腳步。
穿過村子,大隊長帶著大家繞到村後,經過一片玉米地,十幾座房屋出現在眼前。
大隊長介紹道:“這片就是知青點了。咱們村知青比較多,左邊那幾座大一點的房子是免費的知青集體宿舍,每個房間能住四五人,每座房子有兩個房間。
剩下小一點的是要付費的,每座也有兩個房間,每個房間住兩人,每年租金二十塊,你們想住哪自己選。
要是兩人一起租一個小院,每人出十塊錢就行,壓力也小些。
屋裡火炕、灶台都弄好了,安上鐵鍋就能用。”
聽完大隊長的話,隋心不禁對大隊長豎起大拇指。
大隊長好樣的,有頭腦,簡直就是七十年代針對知青的“房地產商”啊!
這些房子肯定不全是村裡蓋的。
從最初的那些下鄉的知青開始,肯定就有人住不慣大通鋪,開始自己蓋房子住。
村裡給批了地,建了房子,等那些有機會回城的知青離開,房子肯定都得留給村裡。
村裡就有了往外出租房子賺錢的營生了。
等到其它知青來了,知道村裡能自己建房子,也去找大隊長自己建,這樣一來又有其它房子。
村裡再趁著農閒多蓋幾座,加上回城知青留下來的房子,這就是村裡穩定的收入來源。
下鄉久了的知青結婚需要住處,剛下鄉的知青不想擠大通鋪,沒關係,村裡有往外出租的房子,這都不是問題。
就算有人住滿一年後,發現自己賺的工分付不起租金,去住集體宿舍了。
村裡也賺了前一年的錢。
而且每年都有新知青來,這收入就是源源不斷的。
隋心又是一個有後世記憶的。
等到所有知青全都回城是早晚的事,到時候這些房子還能賣給村裡人口多的人家,這又是村裡的一筆收入。
好好的知青下鄉,愣是被大隊長給乾成了盈利項目,大隊長人才啊。
喜歡睡覺就穿書,世界瘋了嗎請大家收藏:()睡覺就穿書,世界瘋了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