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浪之田”的建立,並非終點,而是更艱巨征程的起點。
將克隆藻苗投入開放海域,如同將雛鳥推離溫暖的巢穴,直麵海洋的瞬息萬變。
淩疏影深知,量產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為這些脆弱的生命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並精準捕捉其適應與生長的每一個細節。
海鷂則成了這片水下疆域最忠誠的哨兵與守護者。
每一天,隨著潮汐的漲落,海蝕洞的精細觀測與礁盤藻田的實地巡查構成了兩人雷打不動的核心日程。
海蝕洞內,那五十多株“元老”藻苗,依舊是寶貴的參照係和基因庫。
淩疏影的觀測更加精細化。
她用魚刺刻刀在碳化木片上記錄的不再僅僅是宏觀長勢,青靈的視覺強化配合她自製的、利用透明水母囊和水晶碎片組合的“顯微觀測儀”,讓她能深入細胞層麵:
測量葉綠體分布密度、記錄細胞壁增厚速率、觀察假根分支形態。
每一次分蘖誘導的成功率、新生分蘖苗的健壯程度,都被詳細記錄,為礁盤上的量產提供著至關重要的優化參數。
海鷂則負責維護洞內環境的絕對穩定:定時更換緩衝包確保水溫鹽度恒定;
加固防護罩阻擋新的入侵者;用最輕柔的動作清理附著在防護罩外壁的微型生物,確保光照通透。
退潮時分,當礁盤重新裸露,便是“藻田巡檢”的時刻。
這成了海鷂的主場。
她赤著腳,踩著濕滑的礁石,目光如鷹隼般掃視著每一寸附著基。
她的經驗與直覺在此刻發揮到極致:
她手持鋒利的魚骨匕首和珊瑚石刮刀,精準地剔除那些試圖附著在藻苗葉片或搶占附著基空間的藤壺幼體、小型螺類以及一些早期雜藻。
動作快、準、狠,卻又帶著一種奇異的輕柔,儘量避免擾動剛剛穩固的藻苗。
對於被水流衝歪或堆積的藻苗,她會極其小心地用細藤簽將其重新扶正、分散。
仔細檢查固定在礁盤上的每一根“營養緩釋竹筒”。
清除堵塞小孔的泥沙或藻類,確保海水能順暢流入,內部的營養基丸能持續緩慢釋放。
根據淩疏影的指示,她還會定期打開竹筒頂部的活蓋,添加新的營養基丸,確保養分的長期供給。
海鷂敏銳的感官成了天然的生物傳感器。
她能通過海水的溫度、味道、以及魚蝦蟹類的異常行為,提前感知到潛在的環境威脅——
比如一股異常的暖流,或是遠處可能帶來汙染的海水。
一旦發現異常,她會立刻向淩疏影發出警報。
量產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礁盤藻田建立的第三周,第一場嚴峻的考驗不期而至。
先是海鷂在巡檢時發現,部分藻苗的葉片邊緣出現了不規則的微小缺口,顏色也有些發白。
“淩疏影!有蟲子咬!”
她的直覺極其準確。淩疏影借助簡易顯微儀觀測,發現了一種極其微小的、近乎透明的片腳類生物——
海虱的幼蟲。
它們數量龐大,正附著在藻苗葉片背麵,用口器啃食葉肉組織。
“物理清除效率太低,必須化學乾預。”
淩疏影當機立斷。她利用青靈快速分析這種海虱幼蟲的生理弱點,並結合島上能找到的材料,緊急配製了“驅虱噴霧”:
用高濃度檸檬汁混合搗碎的、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某種海岸灌木的汁液,再添加微量從毒海葵中謹慎提取的神經麻痹毒素,極低濃度,僅針對目標幼蟲。
海鷂利用中空的細莖杆,將這種混合液精準地噴灑到受侵染的藻苗區域。
效果顯著,海虱幼蟲迅速脫落死亡,且對藻苗本身損傷極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幾天後,礁盤邊緣水流稍緩的區域,一片褐色的絲狀藻類開始迅速蔓延,如同水中的黴菌,試圖覆蓋附著基和纏繞藻苗。
這是具有極強競爭力的雜藻——網地藻。
“這東西長得太快了!搶地方搶陽光!”海鷂焦急地報告。
這一次,淩疏影沒有選擇直接殺傷,而是利用生態競爭原理。
她指導海鷂在網地藻爆發區域周圍,緊急移植了一批生長迅速、能分泌抑製物質的特定小型紅藻。
同時,調整了附近營養緩釋竹筒的養分釋放比例,增加了矽元素的比例,這樣有利於目標基藻強化細胞壁,減少了氮元素,從而抑製網地藻生長。
雙管齊下,紅藻的競爭和養分調控成功遏製了網地藻的擴張,保護了核心藻田。
最嚴峻的挑戰發生在一次暴雨之後。
渾濁的陸地徑流裹挾著泥沙和可能的陸地汙染物,腐殖質過量、甚至可能有輕微的重金屬離子,湧入近海,礁盤藻田首當其衝。
海水變得渾濁,能見度下降,附著基和藻苗葉片上都覆蓋了一層薄薄的泥膜。
“營養竹筒的小孔會被堵死的!綠點點也會被悶死!”海鷂憂心忡忡。
淩疏影啟動了應急方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物理清洗,化學緩衝,生態優化。
趁著退潮,兩人用大量潔淨海水和柔軟的海草刷,輕柔地衝洗附著基和藻苗葉片,去除大部分淤泥。
事後,淩疏影配製了高濃度的活性炭珊瑚粉混合懸濁液,由海鷂潛入水下,均勻潑灑在藻田區域。
活性炭吸附可能的有機汙染物和重金屬離子,珊瑚粉則提供鈣離子,幫助穩定水體ph值,並促進藻苗自身分泌保護性膠質。
最後根據青靈的數據方案,淩疏影在營養緩釋竹筒的配方中臨時加入了更高比例的活性炭粉末和能絡合重金屬離子的特定海藻提取物,通過緩釋係統持續淨化藻田微環境。
這場突如其來的“泥雨”汙染,如同一場高壓淬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