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而歸的雪蔓藻和海葵藻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木屋前那片清理出來的空地上。
陽光正好,海風徐徐,正是晾曬的好天氣。
雪蔓藻葉尖被均勻地鋪展在曬網上,那是淩疏影用細藤蔓編織,離地半米高。
灰白色的葉片在陽光下迅速失去水分,顏色微微加深,質地變得柔韌,那股清新的甜味愈發明顯。
海葵藻油則被倒入幾個寬口淺底的椰子殼中,內壁打磨光滑,置於避風處靜置沉澱。
金黃的油脂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濃鬱的香氣引來了幾隻好奇的海鳥,被海鷂揮著手臂趕走。
等待是漫長的,也是充滿期待的。
淩疏影沒有閒著,她開始製作下一個關鍵工具——碾磨器。
材料是現成的。
她讓海鷂從沙灘搬回一塊質地堅硬、中心微微凹陷的扁平礁石,作為“碾盤”。
又挑選了一根粗細適中、渾圓沉重的石柱,兩端用堅韌的海鏈藻纏繞出把手,這便是“碾輪”。
海鷂看著這原始的工具,又看看旁邊靜靜沉澱的金黃油脂和曬網上逐漸乾癟的藻葉,咂咂嘴:
“淩老師,用這個能把綠葉子變成白麵?我咋覺得有點懸……”
“試試不就知道了。”
淩疏影嘴角微揚,帶著科研者特有的篤定。
她走到曬網旁,撚起一片已經乾透、變得硬脆的雪蔓藻葉片,輕輕一捏,葉片便碎裂成細小的粉末。
“水分含量低於8,可以了。”
她小心地收集起曬乾的雪蔓藻葉片,堆放在礁石碾盤中央的凹陷處。
然後,她示意海鷂一起握住碾輪兩端的把手。
“穩住,用力均勻,像推磨一樣,順時針慢慢碾。”
淩疏影指導著。
海鷂深吸一口氣,雙臂肌肉賁張,與淩疏影一同發力。
沉重的石碾輪壓在乾硬的藻葉上,發出“嘎吱嘎吱”的摩擦聲。
隨著碾輪一遍遍滾過,乾枯的葉片被無情地壓碎、碾磨,灰白色的粉末從石輪邊緣簌簌落下,在碾盤底部堆積。
一股從未有過的、極其獨特的香氣開始彌漫。
它不同於麥粉的暖香,更帶著一種海洋的清新與陽光曬透後的植物甘甜,純淨而質樸。
“真香!”海鷂抽了鼻子,瞪大眼睛,冒得發亮,推碾輪的勁頭更足了,“是白麵!真的有白麵味了!”
淩疏影也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香氣,是澱粉分子在機械力作用下釋放出的最原始的芬芳,是她無數個日夜構想的味道,也是“藻科技”從理論邁向餐桌的第一步。
用細密的淨藻網,經過反複的碾磨和過篩,粗糙的藻粉被一遍遍精製。
最終,得到的是細膩如塵、顏色微帶灰綠的“雪蔓藻粉”。
淩疏影用手指撚起一點,粉質細膩乾燥,帶著涼意。
青靈的分析模型確認:澱粉含量約68,蛋白質約12,粗纖維含量低,符合食用標準。
雖然顏色不是純白,但這抹來自海洋的淡綠,卻蘊含著彆樣的生機。
另一邊,靜置沉澱後的海葵藻油,上層清亮透徹,呈現出純淨的琥珀金色。
淩疏影用洗淨的貝殼勺,小心地舀起上層清油,過濾掉底部微量沉澱,倒入一個洗淨晾乾的厚實椰殼碗中。
油脂粘稠,流動緩慢,在陽光下折射出溫暖的光暈,濃鬱的堅果油脂香霸道地蓋過了海風的鹹澀。
脂肪酸組成優良,煙點預估180c以上。
青靈的結論讓淩疏影心中大定。
材料齊備,孤島上的第一次“精加工”烹飪,即將開始。
淩疏影的目標簡單而直接:
海葵藻油煎雪蔓藻粉餅。
她在洗淨的大椰殼碗裡倒入適量的雪蔓藻粉,加入少許沉澱好的清澈淡水。
青靈模型精確地計算著水粉比例,淩疏影用一根打磨光滑的細骨棒開始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