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守望者巨藻項目剩下的材料和實驗數據,又開展了幾個小的並行試驗。
考慮到遠航出海的需要,她還需要培養一批能滿足航行需求的藻類。
她先試著把一種富集金屬能力強的褐藻,和一種長得快的綠藻雜交篩選,想培育出能高效吸附、甚至轉化水中特定金屬離子的品種。
這種藻對以後可能的水質淨化,甚至礦物采集都有意義。
另一項試驗是想提高現有食用藻類的耐乾燥能力,還有長期儲存後營養的保留率,這是為遠航儲備口糧做準備。
日子在忙碌又充實的節奏裡慢慢過去。
磐石號的改造已經有了初步樣子,船體兩側加了明顯的加固結構,船尾也預留出安裝起吊設備和探測儀器的基座。
淩疏影手邊的書稿越堆越厚,散發出墨水和植物顏料混合的好聞味道,新藻種的實驗也進入了需要耐心觀察和記錄的階段。
這天傍晚,夕陽把金色的光灑在海麵上,淩疏影終於給第三冊課本畫上了最後一筆。
她輕輕吹乾紙頁上沒乾透的墨跡,把這冊和另外兩冊整齊地疊在一起,用一塊乾淨的軟布仔細包好。
一種淡淡的滿足感湧了上來。
這和完成一項高端研究時的興奮不一樣,更像農夫看到自己精心種的地長出茁壯的新芽,那種踏實又欣慰的感覺。
她走出木屋,夕陽把她的影子在身後拉得很長。
碼頭上,墨磐和岩叔好像還在為某個細節討論,磐石號的輪廓在落日的金光裡。
墨磐的手筆不小,也虧岩叔能做這麼大的讓步,磐石號整體外甲幾乎被拆了一半,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又添了不少硬梁,讓磐石號看起來像一艘真正的磐石。
淩疏影輕輕伸展身體,向他二人走去。
“墨磐。”淩疏影輕聲道。
墨磐和岩叔兩人討論的太激烈,沒聽到她的聲音。
岩叔手指重重地點在草圖某一處,那裡畫著船體內部龍骨與新增結構的連接節點。
“墨工,你的計算我信得過,這新骨架強度是夠了,能扛住東邊那些亂浪,但重量呢?”
“龍骨吃的重量每多一分,吃水就深一寸,磐石號的底子是厚,可憑空多加這幾百斤鐵木進去,航速肯定受影響,咱們畢竟是去勘探,不是去運石頭,慢了,遇到麻煩跑都跑不脫。”
墨磐的目光緊緊盯著那個複雜的節點結構。
她從隨身的包裡拿起一塊新型材料樣本,在手裡掂量了一下,又用指節敲了敲,發出沉悶而堅實的聲響,向岩叔示意。
這就是澄光島飽受材料之苦後痛定思痛研發出的產物,用島上特有的輕質木材和韌性極佳的強化海藻膠層壓而成的複合材料。
“岩叔,強度不能再低。”她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穩,但語速稍快,“浪墟東部的暗湧和可能的突發海況,推算出的峰值應力遠超磐石號現有結構的設計冗餘。”
“僅僅加固外殼是不夠的,必須從內部建立新的力傳導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