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未老
九月初三的晨光斜斜照進老宅院,林秋棠站在院子裡,仰頭望著那株兩人高的茱萸樹。細碎的黃花綴滿枝頭,在風裡輕輕搖晃,空氣裡飄著若有若無的藥香。
這株茱萸是父親親手栽下的,算起來已有三十多個年頭。每年重陽節,父親都會帶著年幼的她爬上梯子,剪下幾枝茱萸,用紅繩係在門楣上。“茱萸避邪,能保平安。”父親總是這樣說。
如今父親已經走了五年,院子裡的一切卻仿佛都還停留在過去。石磨盤上還留著磨重陽糕時灑落的米粉痕跡,角落裡的竹筐裡堆著曬乾的艾草,就連那架舊木梯,也還斜倚在茱萸樹下。
“奶奶,我們什麼時候做重陽糕呀?”五歲的小孫女糖糖蹦蹦跳跳跑過來,羊角辮上係著的紅綢帶在風裡飄。
林秋棠回過神來,笑著摸了摸孫女的頭:“等過兩天重陽節,奶奶就做。糖糖喜歡吃甜的還是鹹的?”
“要甜的!還要放好多好多桂花!”糖糖伸出小手比劃著,眼睛亮晶晶的。
正說著,院門外傳來一陣熟悉的腳步聲。林秋棠抬頭,看見隔壁的老鄰居陳阿婆拄著拐杖,慢慢走了進來。
“秋棠啊,我來給你送點東西。”陳阿婆從布兜裡掏出一個油紙包,“我孫女從城裡帶回來的桂花蜜,說是做重陽糕特彆香。”
“您太客氣了!”林秋棠連忙接過,“快進屋坐,我給您泡杯菊花茶。”
兩個老人坐在堂屋裡,一邊喝茶一邊聊天。陳阿婆望著院子裡的茱萸樹,感慨道:“時間過得真快啊,記得當年你父親栽這棵樹的時候,你還隻有糖糖這麼高。”
林秋棠點點頭,目光落在牆上掛著的全家福上。照片裡,父親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麵帶微笑地摟著她和母親。那時的她還紮著兩條麻花辮,站在父親身邊,笑得格外燦爛。
“現在年輕人都忙著往城裡跑,像我們這樣還守著老院子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陳阿婆歎了口氣。
林秋棠望向院外,隔壁幾家的院子都已空了許久,野草長得比人還高。隻有她的院子,因為每年重陽節都要掛茱萸、做糕,還保留著些許生氣。
重陽節前一天,林秋棠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她將泡好的糯米磨成粉,加入陳阿婆送的桂花蜜,又摘了幾朵茱萸花,細細切碎拌進米粉裡。糖糖搬了個小板凳坐在旁邊,有模有樣地學著奶奶揉麵團。
“奶奶,為什麼要在重陽糕裡放茱萸花呀?”糖糖仰著小臉問。
“因為茱萸是重陽節的象征呀。”林秋棠耐心解釋,“古人說,九月九日插茱萸,可祛病消災。把它放進糕裡,吃了就能平平安安。”
傍晚時分,重陽糕蒸熟了。揭開鍋蓋的那一刻,桂桂花的甜香混著茱萸的清香撲麵而來。糖糖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燙得直吐舌頭,卻還是笑著說:“好吃!奶奶做的最好吃!”
林秋棠看著孫女滿足的樣子,心裡暖暖的。她盛了幾塊重陽糕,分彆給陳阿婆和其他還住在附近的老鄰居送去。一路上,大家都誇她手藝好,說聞到這香味,就想起小時候過重陽節的情景。
重陽節當天,林秋棠帶著糖糖爬上梯子,剪下幾枝最茂盛的茱萸。糖糖舉著紅繩,認真地學著係在門楣上。陽光透過枝葉,在祖孫倆身上灑下斑駁的光影。
“奶奶,等我長大了,也要像你一樣,每年都過重陽節。”糖糖突然說。
林秋棠愣住了,眼眶微微濕潤。她抱住孫女,輕聲說:“好,我們每年都過。”
暮色漸濃時,林秋棠站在院子裡,望著那株承載著無數回憶的茱萸樹。秋風拂過,黃花簌簌落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她知道,隻要這株茱萸還在,隻要還有人記得在重陽這天係茱萸、做糕,那些關於傳統、關於親情的記憶,就永遠不會消失。
夜漸深,林秋棠關上院門。屋內,糖糖已經抱著一塊重陽糕進入了夢鄉。月光透過窗戶,溫柔地灑在祖孫倆身上,也灑在那株靜靜佇立的茱萸樹上。在這個特彆的重陽節,老宅院的故事,還在繼續。
喜歡小說集啊請大家收藏:()小說集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