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必將牽扯天恩傳媒的大量精力,得不償失。
像如今一樣,有深入合作的經紀公司,還有股份,不參與管理,隻提供資源,賺了錢還能分,不惹麻煩,就挺好的。
前世國內的影視圈老給觀眾喂翔,為什麼?
不單單是電影人不思進取,這幫老登能力不行。
還有就是抱團打壓。
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主要就是傳統的電影製作方式不掙錢,或者說不像大家想象得那麼掙錢,而且風險極大。
電影畢竟是麵向c端得產品,電影觀眾買不買賬,不確定因素太多。
再優秀得作品,可能也會因為一些不可名狀得因素陷入泥潭。
所以電影雖然上限很大,但歸根結底還是一種高風險項目,掙錢是偶然,虧錢是常態。
這對所謂“圈內人士”來說,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於是就會出現一種更加優雅的方式,讓電影穩賺不賠,那就是:抱團取暖!
就比如我們常常聽到的京圈、港圈、滬圈、西北圈等等,都是抱團產生的圈子。
因為抱團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為了占據文娛行業的生態位,為了後續的騷操作。
說直白一點,到了資本進場,電影在這些人的眼中,不再是文化產品,而是商品,是金融遊戲。
不明白?那我們要想兩個問題:
一是為什麼流量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明明有限,這個在後世出現了很多反麵案例,但是為什麼很多大導演仍然喜歡和流量明星捆綁營銷呢?
二是為什麼要“票房造假”?造假又不能創造利潤,反而增加成本,為什麼還要做?
如果想不明白這兩個問題,就說明還是在用文化產品的標準看待電影,認為電影是靠品質內容,讓觀眾心甘情願買票的文化行業。
但在某些人眼裡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於是就會出現一般觀眾看不懂的騷操作。
你隻要換一個角度看,要把他看成資金盤的生意,目的是獲取現金流,而不是票房。
用這個視角看待電影,很多神秘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這對天恩傳媒來說就沒有必要,因為林楓天恩傳媒的定位始終沒變,就是靠製作優質內容取勝,把它當成實業來做。
至於說電影投資風險,這對於天恩來說是問題嗎?
說句不好聽的,隻要林楓還在,隻要林楓的記憶還在,天恩傳媒注定要站在中國影視圈c位的。
林楓作為重生人士,如果連這點自信都沒有,還用用抱團、金融資本運作這些醃臢的方式發展,還不如買塊豆腐撞死得了。
李小萍見狀也就不再對這個問題爭論了。
畢竟現在的天恩與美亞侖也算是有深入合作,算半個自己人的經紀公司了。
雖然,這是以林楓這個老板私人的方式入股,獲取的利潤不會進入天恩的賬麵,而是老板單獨分紅。
但是,作為林楓幾乎私有的天恩,這也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
於是,李小萍跳過這個話題,開始彙報近期的工作。
“如今,你去年底安排的影視劇都已經拍攝完成了,下一步你打算怎麼做?”
喜歡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請大家收藏:()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