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片頭過後,正片正式開始。
反正來都來了,林楓也就靜下心來,再一次認真地觀看這部劃時代國產電影。
漸漸的,林楓沉了進去。
也許前世拉片時,自己的基礎比較薄弱,對一些感觸並不深。
此次再看,林楓又從很多細節中發現了前世沒有注意到的東西。
這個就有點像對曹植的評價。
普通人看曹植,或者看曹植的《洛神賦》,也會覺得很美,也會認為文章很好,但是對比那種朗朗上口,辭藻優美的詩詞,我們會更喜歡後者。
可是當你學習了相關專業,或者在這方麵造詣深厚的人,就會倍加推崇《洛神賦》,就會對曹植驚為天人,無限仰視。
彆人都說這部電影,是張一謀美學的集大成之作,是通過預設色彩邏輯,強化觀眾的感知,是在用色彩講故事。
這話其實沒有錯,這就是張一謀獨特的電影質感。
甚至他對東方美學與西方審美的平衡,也是各種對稱構圖和符號意象,信手拈來展現中式美學的極簡與意境。
這些都是林楓前世就已經深有感觸的,可林楓此時再次觀看影片,發現了張一謀對大場麵的係統化協同已經有了很深的研究。
彆看林楓在好萊塢拍攝的電影,隨便一部的製作成本都比《英雄》高,可電影中大場麵多係統協同並不多,就目前的水平,比起張一謀還相差不少。
由此可見,2008年奧運會由他做總導演,國家是真的經過層層考察篩選的,不是真正的精英,到了這個層麵必然是原形畢露。
這其實也是目前林楓正在不斷學習的方麵,更是電影工業化的另一種體現。
林楓非常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還缺乏哪方麵的東西,往哪方麵用力。
不到100分鐘的電影很快就結束了,這個市場也是張一謀對市場妥協的產物。
真正的導演版的時長是118分鐘,是在原有版本的基礎上增加了新鏡頭,更加詳儘地展現了影片中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
這個版本也會在2004年的d5版中出現。
其實電影放映隻是首映式的其中一個環節,接下來主創們還會參加一場中外記者招待會,由陳魯鈺主持。
對,沒錯,就是那個“真的嗎?我不信!”的女主持人。
這裡肯定是沒有林楓什麼事的,可是林楓前世沒有能力看到這一幕,這次他也找了個角落,悄悄坐下,安靜地當個吃瓜群眾。
開始時,都是一些讓人昏昏欲睡的套路問答。
比如什麼張一謀拍攝電影的表達啦,西方觀眾是否能理解電影的深意啦,張一謀與王家位電影風格的區彆啦,為什麼這次沒有啟用新人......
巴拉巴拉說額一堆,看似全麵,但其實一點新意都沒有。
可能最尖銳的隻是問道《英雄》的一些觀眾評價不好,又或者是譚盾作的曲,聽上去跟《臥虎藏龍》很相似的這種。
簡直和諧得不要不要的,要說之前張為平沒有做過工作,打死林楓都不信。
不過,不是每個記者都是乖寶寶。
這不,總算接下來就有記者提出的問題,讓林楓感到有些意思了。
喜歡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請大家收藏:()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