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還是噴氣機錄音棚裡。annu87話筒、apogeeadda轉換器等設備一應俱全,能確保人聲的清晰度與動態範圍。
“因為景恬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我計劃采用分段錄製的方式。”一進門,張亞冬就對常繼虹說道。
“沒問題,亞冬你是專業的,你眼看著弄。”常繼虹當然知道張亞冬這麼跟她說不是為了詢問她的意見,隻是一種尊重,但自己要識趣。
“那景恬,你先走一遍。不用緊張,我們還沒開始正式錄,你就正常唱一遍,不管好壞都不要停,完整過一遍。”
張亞冬沒有拖拉,直接按照既定好的程序還是走。
不過,當景恬第一遍唱下來,張亞冬就有些皺眉了。
原本經驗不足和音色一般的缺點,張亞冬是有預料的,但是這次完整過了一遍,他還發現了景恬的另一個致命的問題——氣息不足。
不過還好,乾了這麼多年的製作人,什麼樣的歌手都見過,景恬隻算普通人而已,沒啥大不了的。
當然,他這裡想的普通人,隻是針對專業歌手而言,在業餘層麵,景恬還是算不錯的,至少唱得基本都在調上。
“這樣,景恬,我們用‘短句錄製法’,將每句拆解為24小節分段錄製。”
這是張亞冬的無奈之舉,也是為了避免景恬因為缺乏經驗而唱長段落導致的疲勞和走音,這也是新人或者業餘選手錄音時常采用的方式。
開始錄製後,果然問題不斷。
“景恬,太急了,副歌部分,在進入前預留換氣空間。來跟我學,就這樣,我們用腹式呼吸、換氣。”
也許是麵對著小女生,張亞冬還是很有耐心的,認真地指導景恬。
而且,每次錄製結束一段,張亞冬必強調“非常不錯,再來一遍”,既避免景恬挫敗感,又通過重複優化細節。
“這句有點飄,我們像聊天一樣唱出來。”
麵對景恬這個新兵蛋子,張亞冬也刻意避免使用如音準偏移專業術語,而是代之以一些普通人能聽得懂的通俗指令。
很快,時間就這樣在一字一句中飛速流逝,不覺,一周過去了,景恬的錄製工作也已經完成了。
剩下的就是張亞冬的後期製作和混音處理了。
不過這首歌以簡潔的風格為主,這方麵的工作並不算多。
張亞冬隻是使用使用autotune微調音準,但保留部分如換氣聲之類的氣息聲,以增強真實感。
而且,針對景恬聲壓不足的問題,在混音時提升中頻突出人聲穿透力。
與此同時,林楓辦公室。
“巍然,這是我寫的一首歌,已經交給景恬錄製了。我計劃作為《初戀這件小事》的推廣曲。”
說著,林楓將一張寫著歌曲的單行譜紙遞給李巍然。
其實,林楓改編過的《小幸運》這首歌,也非常適合作為《初戀這件小事》的片頭片尾主題曲,甚至兼作插曲都沒問題。
隻是林楓想起來的時候,《初戀這件小事》都已經製作完成了,也就沒必要再折騰了,宣傳推廣曲也不錯,至少曝光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