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我和爸爸媽媽開啟了一場特彆的旅行,目的地是澳洲一個寧靜小港口。那時的我,八個月大,剛能顫巍巍爬行、扶床站立,沿著家具挪步,雖說還不會說話,可嗓門大得很,啥東西都愛往嘴裡塞,見著爸媽就“咿呀”喊“爸媽”,這些在育兒書裡都有詳細記錄呢。
到了港口,水清澈得能瞧見水底細沙,一群模樣古怪的鳥浮在水麵,眼巴巴等遊人投喂。它們嘴巴大得像把剪粗樹枝的大剪刀,下巴還垂著個大口袋,活像隨身掛了個“食物收納袋”。蘋果、麵包、小魚剛扔過去,鳥兒大嘴“哢嗒”一合,食物就“咕嚕”滾進大口袋,沉甸甸的,把口袋墜得晃晃蕩蕩。
我坐在岸邊,眼睛一眨不眨,直勾勾盯著這些怪鳥。爸爸笑著用德語說:“dasistderpeikan這是鵜鶘)”,媽媽皺著眉,努力想了好一會兒,才下定決心說:“這是塘鵝。”正說著,我手裡削好的蘋果“啪嗒”掉地上,骨碌碌滾進水裡,緊接著就聽“呱”一聲,蘋果被一隻大鳥吞進了口袋。我瞪大眼睛,小身子往前傾,想看得更清楚,爸媽看著我這模樣,忍不住笑出聲,媽媽還笑著說我是“小好奇鬼”呢。
九月,我們搬到美國,在森林裡租了棟小小的木頭房子。房子四周長滿青草,像給大地鋪了層綠絨毯,那些長著花皮疙瘩的小青蛙,時不時“蹦躂”跳上台階,又“哧溜”閃進紗門,跟玩捉迷藏似的。
有天早上,太陽特彆亮堂,長長的陽光斜斜射進森林,輕飄飄的灰塵在光束裡“跳著舞”翻滾。爸爸在廚房“叮鈴哐啷”做咖啡,媽媽倚著欄杆,慢悠悠翻報紙。我呀,剛把媽媽的牙刷塞進樹乾一個洞裡,這會兒正忙著往爸爸球鞋裡塞泥土,想給爸爸“做雙特彆的鞋”。
突然,我聽見細細的聲音,像是從草叢裡飄出來的,“啵——”,我興奮地跟著學,“啵——”。媽媽沒當回事,繼續看報紙。可這聲音又響起來,“啵——”,我更著急了,大聲喊“啵,媽媽,啵!”一邊喊,一邊“吭哧吭哧”爬過去,扯著媽媽的裙角,用胖胖的手指著草叢。
媽媽低頭一看,草叢“躲貓貓”處,居然站著一隻大公雞!鮮紅的雞冠像頂小火焰,金綠的長尾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圓溜溜的眼睛直勾勾盯著我,那眼神,好像在說“你是誰呀,咋這麼小”。我又興奮又有點害怕,使勁兒用手指著大公雞,喊“啵,媽媽,啵!”媽媽這才“啊呀”一聲,突然懂了,一拍腦袋說:“對呀,一身羽毛、兩隻瘦腿、一把尖嘴,這不是bird鳥),那是什麼呀!”
媽媽激動得不行,猛地抱住我,扯著嗓子喊:“爸爸快來呀,華安說話了,說話了,他會說‘bird’了……”我可煩啦,使勁推開媽媽的臉,扭著身子,伸長脖子,就想湊近看看草叢裡這個神氣活現的“家夥”,心裡還想著“大公雞呀大公雞,你咋跑到這兒來啦”。
認識“bird”後,我感覺自己像開啟了認識宇宙的“魔法門”。每天早上,教堂的鐘“當當當”敲個八九響,我就“蹬蹬蹬”跑去跟媽媽出發,去一公裡外的幼兒園。不下雨的時候,媽媽推出黃色的腳踏車,我的專屬小座椅也是黃色,安在後座。一路上,我倆都忙得“不亦樂乎”。
媽媽得當“導遊”,給我介紹這奇妙世界,畢竟我是“新來的小探險家”嘛。媽媽漏掉的東西,我就得“火眼金睛”找出來,提醒她。就說短短一條路,能看的東西多了去啦!天上,一會兒是紅通通的太陽,一會兒飄來一團團、一塊塊的白雲,有時候又換成烏雲,可烏雲背後,藏著藍藍的天空呢。要是有噴射機“嗖”地劃過,老遠就能看見那條“拉拉線”,把天空“呲啦”劃成兩半。初春時更熱鬨,軟乎乎的柳絮從樹枝梢“噗噗”噴出來,飄得滿天滿地,還往我頭發裡鑽,癢得我直“撓頭”。
路上也“藏”滿驚喜!這家院子裡“站”著棵蘋果樹,那家牆根“趴”著株葡萄藤。拄拐杖的老太婆在花園新翻的土床上,擺了隻陶做的兔子,兩隻雪白的鵝“嘎嘎”叫著,一頂雨傘似的大香菇下麵,還“躲”著一隻綠皮醜青蛙……這些好玩的,能逃過我的“小眼睛”?我可得一個一個指給媽媽看,把媽媽說得“眼花繚亂”,直誇我“觀察力厲害”。
路上會動的東西,更是數不清!大街上“停停歇歇”的汽車,有卡車、吉普車、巴士、摩托車、腳踏車、火車、電車、垃圾車、嬰兒車……說都說不完。迎麵“卷”來一團“黑毛”,是狗狗,我得跟它“汪汪”打招呼;對街窗台上,貓咪“伸懶腰”,我也“喵喵”叫;轉角處山坡上,花白乳牛低頭吃草,脖子上鈴鐺“叮鈴叮鈴”,聲音傳得老遠老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一路上,媽媽推著車,我忙著張望,我們有說不完的話。媽媽說:“華安,聽,教堂的鐘聲……”說著就慢下腳步。我歡快地應:“鐘聲——叮當叮當——”,小臉蛋轉向教堂的方向,雖然教堂在山那邊,可我仿佛能“聽”到它的影子。我指著路邊花叢:“花,花——紅色的!”媽媽低頭看,花瓣上沾著晶亮的露水,說:“不是呀,華安,這花是黃色的。”我點點頭,努力說:“嗯色的,嗯色的!”
75號巴士“慢悠悠”從轉角冒出來,我興奮喊:“巴士,媽媽,巴士來了,大的!”媽媽問:“什麼顏色,華安?”我“懵”了一下,含糊過去:“嗯色的!”媽媽笑著拿野花敲敲我頭,說:“那是藍色的,跟天空一樣,你看!”我剛要反駁,一隻海鷗滑翔過淡青的天空,我眼睛“唰”地亮了,突然大叫:“bird!”把媽媽和路過的郵差都嚇了一跳,郵差叔叔還笑著跟我揮手說“小調皮”呢。
跟郵差打過招呼,一轉彎就到蘋果園,蘋果樹下,乳牛正“呼嚕呼嚕”打盹,我又跟它們“哞哞”打招呼,媽媽笑著說我“是個愛打招呼的小社交家”。
秋天的黃昏,像被大自然“染”成了金色畫卷。葉子“簌簌”鋪滿一地,厚厚的,像給大地蓋了層美麗的金毯子。空蕩蕩的枝椏映著清冷的天空,彩霞的顏色從錯綜的枝椏縫裡“透”過來,像給天空“繡”了彩色花紋。小河的清水“嘩啦啦”流著,聲音涼涼的,像在唱一首寧靜的歌。
媽媽騎車載著我往家走,路過一道古舊斑駁的小木橋,小橋“橫躺”在悠悠流水上,影子在水裡“晃呀晃”。媽媽心裡有點淒涼,側過臉,輕輕說:“小橋——”我用脆脆的聲音回答:“小橋——”媽媽又說:“流水——”我順口就來:“遊水——”媽媽接著:“人家——”我喊:“鴨鴨——”媽媽笑了,繼續:“古道——”我跟著:“西風——”“蜜蜂——”“瘦馬——”正說著,我看見路邊跑過一隻狗狗,趕緊喊:“狗狗,媽媽你看,狗狗——”
腳踏車上,我們倆的影子“黏”在一起,沿著小河漸漸走遠,慢慢融進了天的顏色裡,最後“消失”不見。可那些笑聲、那些對話,都“藏”在這黃昏裡,成了我童年最珍貴的“寶藏”。我趴在媽媽背上,想著今天遇見的大公雞、海鷗、乳牛,還有好多好多好玩的,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夢裡還在喊“bird,bird”呢。
今天去幼兒園路上,又有新發現!在街角的小花園,有個老爺爺在喂鴿子,那些鴿子“撲棱撲棱”飛起來,像一群會飛的“小雲朵”。我興奮地喊“bird!bird!”,媽媽笑著說:“對呀,這也是bird呀,華安認識好多bird啦。”到了幼兒園,我牽著老師的手,跟媽媽說“媽媽,乖!”,媽媽親了親我臉蛋,我就蹦蹦跳跳去和小夥伴玩啦。
中午在幼兒園,我和昂弟發現了一隻小蝸牛,它“慢悠悠”地在花壇爬,背著重重的殼,我蹲在旁邊看了好久,想跟它說說話,可它聽不懂我講的“bird”,不過沒關係,我覺得它是我的“新朋友”。
下午媽媽來接我,我拉著媽媽看小蝸牛,媽媽說:“這是蝸牛呀,它在慢慢旅行呢。”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跟著媽媽回家,一路上又跟好多“老朋友”打招呼,還跟媽媽分享在幼兒園畫的畫,畫裡有大公雞、海鷗、蝸牛,還有媽媽和我,雖然畫得“歪歪扭扭”,可媽媽說這是“最棒的畫”。
下雨啦,不能騎腳踏車去幼兒園,媽媽抱著我,撐著傘,走在濕漉漉的路上。雨滴“噠噠”打在傘上,像在敲小鼓。路邊的小花被雨水“洗”得更鮮豔了,小草也“喝”得飽飽的,綠油油的。
我看見一隻小麻雀躲在屋簷下,“啾啾”叫著,我喊“bird!”,媽媽說:“小麻雀也在躲雨呢,華安真厲害,能發現它。”路過小水窪,我看見水裡有天空、有房子、還有我和媽媽的影子,我伸手去摸,水“嘩啦啦”濺起來,媽媽笑著說我“變成小水孩啦”。
到幼兒園,鞋子濕透了,老師給我換了乾淨襪子,我就去和小夥伴說雨天的趣事,說我看見會躲雨的“bird”,還有會“裝天空”的小水窪,小夥伴們都聽得“眼睛發亮”,說我是“故事大王”。
秋天越來越深啦,樹葉黃得更厲害,風一吹,“簌簌”往下掉,像下金色的雨。今天去幼兒園,我和媽媽路過那片蘋果園,蘋果樹上的蘋果“紅彤彤”,像一個個小太陽。乳牛不在打盹啦,正“慢悠悠”吃著地上的落葉。
我跟蘋果樹、乳牛打完招呼,突然想起來,去年在澳洲看見的塘鵝,不知道它們現在怎麼樣啦。我跟媽媽說:“媽媽,塘鵝呢?”媽媽笑著說:“塘鵝在澳洲的港口呀,等華安長大,我們再去看它們。”我點點頭,說:“好,長大看塘鵝,還有大公雞、海鷗、小蝸牛……”媽媽親親我,說:“好呀,華安長大,就能去好多地方,認識好多新朋友啦。”
到了幼兒園,我把和媽媽的“秋日約定”告訴昂弟,昂弟也說等長大要去看好多好多動物,我們還拉勾約定,要一起當“動物探險家”,這一天,過得又開心又期待呢,我把這些都記在我的成長日記裡,盼著長大,盼著更多奇妙的相遇……
喜歡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請大家收藏:()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