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還不足兩歲,卻像個執著的“萬物命名師”,對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一心要知曉這世上所有東西的名字。
在他的小世界裡,有著一套自己的命名邏輯。凡是四隻腳、一身毛,還會走動的東西,他統稱其為“狗狗”。可要是同樣的特征,卻長著特彆尖的耳朵和鼻子,那就得叫“狐狸”;要是個頭比較小,叫起來聲音“喵嗚喵嗚”的,自然就是“貓咪”。他認真地給這些事物分類,那股子執著勁兒,仿佛在搭建屬於自己的認知小王國,每一個命名都是他探索世界的小勳章。
那本漢聲出版的小百科,原本是用各種插圖解說動物演化過程的,根本不是給兩歲孩子看的書。可架不住裡麵圖畫多呀,小安安就認定這整本書是為他畫的,每天都要去翻翻摸摸。書立起來有他一半高,精裝封麵特彆沉重,他卻總是費儘力氣,用那肉乎乎、圓滾滾的姿態,把書從臥房拖到客廳裡去。拖一趟下來,氣喘籲籲的,把書攤開在地上,自己整個人可以趴在上麵,像找到了專屬的小天地,要和這些奇妙的圖案來一場深度對話。
有一回,安安的小手指執著地指著書上畫的一個奇怪東西,仰著小臉,熱切地問:“什麼?”我湊近書本,看了又看,實在摸不著頭腦,隻能說:“不知道哩!老天,怎麼有這樣的東西!”安安不太高興了,小手指固執地停在那裡,帶著點責備的口氣,大聲又問:“媽媽,什麼?”我隻好又低下頭去細看,原來那東西有著老虎的頭、狗熊的身體、豹子的腳,模樣怪異得很。
我不得已地說:“這東西叫做怪物。”安安慎重地重複一次:“外物!”滿意地點點頭,翻過一頁,又指著書上一個角落,“媽媽,什麼?”我一看,是個豬頭象身的東西,忙站起身來,說:“怪物,寶寶,都叫怪物。你來喝杯熱牛奶好不好?還給你加華田!”想借著熱牛奶轉移他的注意力,可這小家夥對世界的好奇哪是這麼容易被打斷的呀,不過那一刻,看著他認真求知的小模樣,又覺得可愛又有些無奈,這就是孩子呀,對未知充滿了無儘的探索欲。
有時候,給安安介紹世界的過程,滿是意想不到的曲折與美好。三個月前,我帶著安安來到台北的龍山寺前,廟廊柱子上盤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龍,長長的身軀繞著柱子轉。安安指著龍突出的彩腹,驚喜地扯扯我的裙角,“媽媽,什麼?”
我蹲下來,牽起安安的手,伸出去,讓他觸摸龍的身體,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說:“這是龍,寶寶,這是龍。說,龍——”安安很清晰地重複:“龍。”廟裡的煙火熏香像縹緲的遊絲一樣飄進我的鼻息,那一刻,我覺得意猶未儘,好像除了介紹“龍”的名字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話忘了說,又好像讓安安認識“龍”,和介紹他認識“狗狗”“狐狸”不是同類的事情,可究竟還有什麼沒說,我一時也想不起來。隻突然聽見仍舊在仰頭凝視的安安說:“龍,好大!”簡單的幾個字,卻是孩子最直觀、最真切的感受,龍在他眼裡,是龐大又神奇的存在,那一瞬間,我也跟著重新領略了龍的魅力,在孩子的視角裡,世界的奇妙又多了幾分色彩。
回到歐洲,自然就看不到龍了。可沒想到,有一天在電車裡,安安突然對著窗外大聲喊:“龍,龍,媽媽你看——”電車恰好停下來,我趕快望出車窗,窗外是深秋蕭瑟的街道,灰沉沉的屋宇、灰沉沉的天空、灰沉沉的行人大衣,唯一的色彩,是一條近一百米長的彩帶,結在枝骨崢嶸的行道樹上,大概是準備迎接聖誕節的彩飾。
我剛要解釋:“不是的,安安,那是一條彩帶,不是——”話沒說完,刮起一陣秋風,鮮紅的彩帶在風裡波浪似的翻湧起來,此起彼落。我一時呆住了,恍惚間以為自己在看一條春節鞭炮聲中的五彩金龍——誰說這不是一條龍呢?孩子的想象力多豐富呀,在他眼裡,長條狀的、在風中舞動的,就是龍,這是屬於孩子的浪漫與對世界獨特的解讀,我怎麼忍心去生硬地糾正,那一刻,我也願意跟著他的視角,把彩帶看成龍,去感受這份童真裡的奇妙。
回到家裡,我一頭栽進廚房裡,說是要給安安做魚粥,“愛吃魚的小預聰明。”我帶點迷信地說,一麵開始切薑絲。安安“噔噔噔”跑進他自己的房間,我知道他又要去“巡視”自己的各種“財產”了,那包括毛茸茸的兔子、烏龜、狗狗、公雞、狗熊……還有會講話的玩具鳥、會哭的黑娃娃、會奏樂的陀螺,還有可以騎的三輪車、爸爸自己一歲時搖過的木馬、裝著喇叭的卡車……當然,還有一籮筐的小汽車。
“嘩啦”一聲,廚房裡的我就知道安安已經選定了他要玩的,他正把一籮筐的汽車傾倒在地上。我一邊切胡蘿卜一邊不自覺地哼著歌,一邊當然是豎著一個耳朵偵測安安的動靜。我自己不喜歡吃胡蘿卜,可是從來不放過任何讓安安吃胡蘿卜的機會,“吃紅蘿卜眼睛好。”我想著,突然發覺自己在哼的曲調是“哈哇呱呱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我停下刀來,覺得有點恍惚:奇怪,以前自己常哼的歌是“滴不儘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現在怎麼哼起這個母鴨調調來?大概是有了孩子後,生活裡的歌也都染上了童真的色彩,變得簡單又歡快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一會兒,就聽見安安興奮地衝進廚房,拉起我濕淋淋的手,“媽媽,你看!”我另一隻手還握著菜刀,跟著安安進了房間。地毯上是安安的車隊,卡車、吉普車、巴士、摩托車、旅行車、拖車……一輛接著一輛,緊密地排列成歪歪斜斜的長條,從牆腳延伸到床頭。
“媽媽,”安安指著車隊,鄭重地說,“龍!”我彎下身來輕吻安安冒著汗的臉頰,笑得很開心,“對,寶寶,龍,車水馬龍。”我拎著菜刀,走出了安安的房間,安安又蹲下來,聽見我在哼一支很熟悉的歌,也快樂地跟著唱起來:“伊比亞亞亞伊比伊比亞——”那歌聲在房間裡飄蕩,是屬於我們母子的溫馨日常,簡單又美好,讓我覺得滿心都是柔軟。
之後的日子裡,安安對“龍”的認知好像又豐富了不少。有時候他會把家裡的圍巾扯下來,揮舞著說“龍”,那圍巾在他小手裡飄來飄去,真有幾分龍舞動的樣子。我在一旁看著,覺得有趣極了,這孩子的想象力就像一座取之不儘的寶藏,隨時都能挖出新奇的想法來。
有一回,外麵下著雨,雨滴打在窗戶上,形成一道道水流,安安趴在窗邊,眼睛亮晶晶地喊:“媽媽,看,龍在窗戶上爬!”我走過去,順著他的目光看,還真覺得那些水流像小龍在嬉戲,忍不住附和他:“對呀,小龍在和安安打招呼呢。”他聽了,笑得更歡,還對著窗戶“嗚嗚”地學龍叫,那奶聲奶氣的聲音,把我也逗得笑起來。
還有一次,我們去公園散步,看到一根長長的藤蔓纏繞在樹乾上,安安立刻掙脫我的手,跑過去指著藤蔓說:“媽媽,龍!”我摸摸他的頭,說:“是呀,這是一條住在樹上的龍,它在和大樹做朋友呢。”他就繞著樹乾轉呀轉,觀察著藤蔓,嘴裡還念叨著“龍朋友,龍朋友”,那認真的小模樣,仿佛真的在和龍交流。
隨著時間推移,安安對“龍”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但不變的是他對世界的好奇和那股子天真勁兒。他會把不同的東西聯想成龍,在他的世界裡,龍可以是彩帶、是車隊、是圍巾、是雨滴、是藤蔓,隻要是長條狀、會舞動或者有獨特形態的,都能成為他心中的龍。而我,也跟著他,一次次重新發現世界的奇妙,在陪伴他成長的過程中,收獲了滿滿的溫暖和感動。
這些關於“龍”的日常小事,就像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珠子,串聯起我和安安的母子情。每一次他發現“龍”時的驚喜呼喊,每一次我回應他時的溫柔互動,都是我們之間珍貴的回憶。
有時候晚上睡覺前,安安會要求我給他講“龍的故事”,我就憑著記憶和想象,給他講龍在雲端飛舞、在海裡遨遊,能呼風喚雨的故事。他聽得眼睛都不眨,偶爾還會插幾句“媽媽,龍會吃小餅乾嗎”“龍睡覺會打呼嗎”之類可愛的問題,讓我忍俊不禁。講著講著,他就帶著對龍的美好想象,進入甜甜的夢鄉,看著他安靜的睡臉,我心裡滿是幸福。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愈發明白,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充滿了意想不到的奇妙瞬間,而“龍”隻是一個小小的切入點,讓我看到了他對世界的熱愛和獨特的感知。我願意一直陪著他,去發現更多像“龍”這樣有趣的事物,去守護他的童真,和他一起在成長的路上,留下更多溫暖又珍貴的足跡。
未來的日子,不知道安安還會把什麼看成“龍”,但我知道,不管是什麼,那都會是他探索世界的新發現,而我,會一直是那個陪著他驚歎、陪著他歡笑,一起解讀“龍”之奇妙,一起品味生活之美好的媽媽。
又一日,天氣格外好,陽光暖暖地灑下來。我帶安安去小鎮上的廣場玩,遠遠就聽到熱鬨的鑼鼓聲。走近一看,原來是有舞龍表演!幾條色彩鮮豔的龍在表演者手中上下翻飛,龍珠引導著它們做出各種精彩的動作,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衝而下,引得周圍陣陣喝彩。
安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嘴裡不停喊著“龍!龍!”,還興奮地拍起小手。我抱著他擠到前麵,他的小身子都跟著龍的舞動微微顫動,那股子激動勁兒彆提了。表演過程中,有一段龍圍著我們所在的區域盤旋,安安伸出小手,想要去觸摸龍身,臉上滿是向往。我在一旁輕聲跟他說:“寶寶,這是真正的舞龍呀,龍在和我們打招呼呢。”他“嗯嗯”地應著,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直到表演結束,還沉浸在剛才的奇妙場景裡。
從那以後,安安對“龍”的熱情更盛了,回到家就拿著家裡的彩帶、絲巾之類的,模仿舞龍的動作,嘴裡還嘟囔著“鏘鏘鏘”的鑼鼓聲,那認真又可愛的樣子,把家裡人都逗得哈哈大笑。我看著他,覺得這就是童年該有的樣子,充滿了對新鮮事物的熱忱和模仿的樂趣。
我特意去給安安買了幾本關於龍的繪本,有中國傳統神話裡的龍,也有西方故事裡的龍。每晚睡前故事時間,就成了我們探索繪本龍世界的奇妙時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講中國神話繪本時,我給安安講龍王掌管雨水,龍能行雲布雨,是很神聖的存在。安安會好奇地問:“媽媽,龍王的家在哪裡呀?龍怎麼下雨呀?”我就用淺顯的語言給他解釋,說龍王住在海底的水晶宮裡,龍隻要抖動身子,身上的鱗片碰在一起,就會有雨滴落下來。他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後會說“媽媽,我也想看看水晶宮”,惹得我笑著說“等安安長大了,說不定能去看看呢”。
講西方龍的繪本時,那些噴著火、守護寶藏的龍又讓安安新奇不已。他會問“媽媽,西方的龍會和中國的龍打架嗎”,我笑著回答“它們生活在不同的故事裡呀,說不定是好朋友呢,一起守護世界的奇妙”。他聽了,就會想象兩條不同模樣的龍在一起玩耍的場景,還會用小手比劃著龍的樣子,嘴裡發出“呼呼”的噴火聲,那充滿童趣的演繹,讓繪本裡的龍仿佛都活了起來。
這些繪本閱讀時光,不僅豐富了安安對龍的認知,也讓我們母子在故事裡遨遊,共享一段段溫馨又奇妙的睡前時光,我能感受到,他對世界的想象在這些故事裡不斷生長,而我,也在陪伴中再次領略到童年想象力的無窮魅力。
受這些龍的故事和日常見聞啟發,安安開始了自己的“龍”主題小創作。他會拿著彩筆,在紙上歪歪扭扭地畫龍,雖然線條簡單,形狀也不太規則,但在他眼裡,那就是最厲害的龍。他會舉著畫給我看,說“媽媽,這是會飛的龍,這是會噴水的龍”,我都認真地誇他畫得好,還把他的“龍畫作”小心地貼在冰箱上、牆壁上,家裡仿佛成了一個小小的龍美術館。
有一次,他突發奇想,要用水彩筆在自己的小t恤上畫龍。我本有些猶豫,怕不好清洗,但看著他期待的眼神,還是答應了。他興奮地拿著筆,在t恤上認真創作,不一會兒,t恤上就有了紅紅綠綠的龍圖案,雖然有些“抽象”,但他穿著這件“專屬龍衣”,開心得像個小太陽,在家裡跑來跑去,說自己是“龍寶寶”。我看著他,覺得這就是孩子的創造力,該被好好守護,於是後來還專門找了些可水洗的顏料,陪他進行更多“龍主題”的創作,讓他儘情釋放對龍、對世界的熱愛。
隨著時間推移,遇到的節日裡,也融入了安安對龍的獨特理解。春節的時候,家裡要貼春聯、掛燈籠,還有舞龍舞獅的活動。安安看到門上貼的龍紋春聯,興奮地喊“龍在門上!”,還伸手去摸,嘴裡念叨著“龍保護我們家”。看到舞龍隊伍經過樓下,他更是激動得不行,要我抱著他在窗口看,跟著鑼鼓聲拍手,那熱鬨的氛圍裡,龍成了春節最讓他興奮的符號。
元宵節逛燈會,看到龍形的花燈,安安又開啟了“龍探索”模式,問這龍花燈裡有沒有真的龍,龍會不會發光。我跟他說這是人們用燈做的龍,為了慶祝節日,龍在裡麵“睡覺”呢,等晚上點亮燈,龍就“醒了”,會發光啦。到了晚上,花燈亮起,龍形花燈閃耀著五彩光芒,安安眼睛都看直了,說“媽媽,龍醒了,好漂亮”,那一刻,節日的氛圍因為龍,因為孩子的童真,變得格外溫馨美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安安對龍的熱愛始終如一,龍也成了陪伴他成長的重要“夥伴”。他會在玩耍時把不同玩具組合成“龍車隊”“龍戰隊”,會在散步時把蜿蜒的小路看成“龍的身子”,會在聽故事時把英雄想象成“騎龍的勇士”。
而我,在這一路陪伴中,也深深體會到,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由一個個看似微小卻充滿童真的發現、想象和互動組成。龍,隻是一個小小的媒介,卻讓我看到了安安對世界的好奇、對美好的向往,以及那無窮無儘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我知道,未來還有更多關於龍、關於世界的奇妙發現等著安安,而我會一直在這裡,做他最忠實的陪伴者和記錄者,記錄下這些充滿愛與童真的日常,因為這些,都是生命裡最珍貴的寶藏,是母子間最溫暖的聯結。
喜歡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請大家收藏:()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