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必須得當麵再說說大哥才是,這關係到他們夫妻感情,婚姻的長久,和她未來的小侄子能否早日與見麵。
大年初一,街道兩側的鋪子都關閉店門,來往的路人匆匆忙忙,在去各個親戚家拜年的路上。
張顯綜拎著禮物盒走在前麵,姚嫙和張萍蓮手牽著手走在後麵,昨晚下了雪,路滑,她們都走得很慢。
“大嫂,一想到去給大伯他們拜年,我頭都大了。”張萍蓮愁眉苦臉地說。
姚嫙在來之前已經聽小姑子吐槽過,大伯家有三個兒子,個個都是奇葩,大堂哥張顯明是個秀才,在縣裡書院當助教,是個眼高於頂的人;二兒子張顯祖開布店,眼裡隻有錢;三兒子張顯要是個不學無術,他不貪財,但好鬥蛐蛐。
“彆煩,我們就是拜個年,很快就能回來。”姚嫙不喜走親戚,可這種事又是難免的,調整好心態就行。
“哎呦,你們倆還能走快點。”安杏花回頭催促道。
張萍蓮不情願地答應,死腿就是不肯走快。
“娘,不是我不想走快,路太滑了,我說駕驢車你偏不讓,現在還嫌我慢。”張萍蓮委屈巴巴的。
安杏花停下來,沒好氣:“不是跟你說了,那驢昨晚拉肚子,腿腳不行,你哪來那麼多廢話。”
“知道了,你彆說了。”張萍蓮算是明白,在娘心裡,她連頭驢都不如。
姚嫙示意她安靜,她對待長輩有經驗,有時候沉默是最好的辦法。
走到兩腿哆嗦,姚嫙他們終於到了張貴靈家,三叔一家在他們之前已經到了。
張顯清家的宅子是三進三出,前廳接待客人,中間是三個兒子住的,後院是老兩口的住處。
姚嫙跟著進前廳,先後給大伯大娘,三叔三娘拜年,姚嫙順利收到四個紅封,裡麵都是鼓鼓的。
張貴守和安杏花也忙著給其他晚輩紅封,三叔張貴清家一兒一女。
姚嫙看婆母臉都笑僵了,心裡暗暗同情,她想起婆母今早在家中抱怨。
大伯家三個兒子都已婚已育,張顯明育有四個孩子,張顯祖有一個兒子,張顯要三個孩。三叔家大兒子張顯耀去年成婚,當年生下一個兒子,女兒張萍荷尚未出閣。
而他們二房就兩個孩子,孫子輩一個沒有,多吃虧。
從人數上,大伯家勝出,大娘蘇淑華全程都是喜盈盈,臉上褶子都堆成幾層。
“中午都留下用飯,三個兒媳已經在廚房準備。”蘇淑華得意揚揚地說。
張萍蓮在安杏花身後拉她衣襟,姚嫙在心裡暗暗祈禱,不要留下吃飯。
張貴守笑嗬嗬地說:“那就有勞大嫂了。”
張萍蓮氣哼哼地拉著姚嫙到外麵玩,姚嫙心裡也暗道完了,要在這待上一天了。
“萍蓮姐,你的棉襖款式好漂亮。”三叔家的張萍荷羨慕地說,她比張萍蓮小兩歲。
張萍蓮聽了這話終於有了笑臉,“漂亮吧,是我大嫂送的哦,你要是喜歡,可以讓你大嫂給你買。”
張萍荷一聽,神色黯然,她大嫂從進門就冷若冰霜,根本不拿正眼看她,在大嫂眼裡,她就是家裡的傭人。
“嫙嫂子,你人真好。”張萍荷嘴巴很甜。
姚嫙都不想打擊她,人與人之間的好是相互的,而且更多是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