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艾森海因那邊的革命軍忙著運輸糧食的時候,葉格林他們的也沒有閒著。
他和斯塔林分彆率領著105和106兩個團回到了格林尼亞,然後沒有歇息就順著伊姆拉河來到了上遊的奧爾加格勒。
這座城市扼守著赫恩霍夫伯國通往布尼亞克地區最後的交通線,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革命軍隻要占領了城市就能切斷伯國通往布尼亞克地區的所有陸上通道,同時也能對敵人北部防線造成極大的動搖。
從格林尼亞到奧爾加格勒,中間一大片區域都是夾在兩座山脈之間的河穀。
伯國北麵有著德納蘇蒂斯山脈這樣一個天然屏障可以阻擋敵人,格林尼亞的南麵也有著艾森海因丘陵可以遲滯敵軍。
因此即便是格林尼亞淪陷之後,伯國也依舊可以從容地調遣部隊,也依舊可以在一邊內鬥的情況下一邊指揮前線部隊進軍,
但是奧爾加格勒就不一樣了。
這地方守著德納蘇蒂斯山脈在伊姆拉河流域最後的隘口,出了這座城就是一馬平川的地形。
隻要奧爾加格勒淪陷,整個伯國東北的地區都將麵臨革命軍的戰略威脅。
甚至革命軍都可以直接繞過艾森海因丘陵,轉而用一個大迂回去閃擊伯國在北部地區最重要的港口:光翎港。
所以基於以上的原因,赫恩霍夫伯國十分重視奧爾加格勒的防禦,他也因此派了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將軍坐鎮此地。
這個人就是革命軍的老朋友,帝國軍前113師師長馬爾森·芬靈少將。那位打仗一般般,但是分戰功很有學問的師長。
當然他現在可不是少將了,而是升了一級,大家應該稱呼他馬爾森·芬靈中將才對。
作為一位精明算計的將軍,馬爾森·芬靈中將雖然指揮軍事能力平平無奇,但是除了軍事以外的地方他樣樣精通。
在沃爾夫格勒戰役剛結束後最混亂的那會兒,他不僅從戰場前線全身而退,而且還順利帶著大量的財物潤出了城。
彆的貴族要麼都想著往北麵跑逃到比羅爾堡,最後潤去沃爾尼總督區;要麼就先逃到霍米林茨克,最後乘船前往亞季總督區或者普利佳耶夫總督區。
唯獨這位馬爾森·芬靈中將不走尋常路,他不知道怎麼搞的竟然弄來了一艘船渡過了戈頓河,然後連人帶財物一起潤回了赫恩霍夫伯國。
他還不是一個人走的,而是帶著不少伯國這邊的貴族一起逃了回來。
有著這一層救命的關係,再加上他肯花錢幫上層疏通意見,因此他十分幸運地躲過了戰後的大清算,反倒是因為守城有功原地升了一級。
這次的升官既不榮譽、也不光彩,但是馬爾森·芬靈中將可不在乎這些。
他是個務實的人,對他來說官帽子臟不臟無所謂,官帽子大不大才是重要的。
一個中將的軍銜顯然帶給了他更大的舞台,可以在此儘情地長袖善舞。
這位從沃爾夫格勒逃跑的將軍回到伯國之後,搖身一變就成了著名的革命軍問題專家。
作為最早也是唯一一個跟革命軍大規模交戰並存活下來的將軍,馬爾森·芬靈閣下給帝國貢獻了一批關於革命軍的分析報告。
在這些報告中他著重提及到了革命軍戰士極高的士氣和訓練程度,以及在戰鬥中遇到的潛在超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