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隆在聽了葉格林的介紹之後歎了口了氣說道:
“現在葉列茨基他們已經過去對工廠的設備做評估了,保守估計要搬運完全部的設備可能需要半年多的。”
“但敵人肯定不會再給我們半年的時間去準備的。”
“葉格林啊,我在來之前已經和葉列茨基他們商量了,儘量隻拆卸關鍵的機床等加工設備,以及我們很長時間內沒法製造的大型鍋爐。”
“不過即便隻是這些東西,我們最低也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戈爾隆的言下之意是希望葉格林他們能阻擋敵人的攻勢最少兩個月,以幫助他們完成對關鍵設備的裝卸和撤離工作。
對於這個建議,葉格林沒有直接答應,反倒是十分認真地考慮起來。
倒不是說戈爾隆的提議和做法有什麼錯誤,而是這一下子就涉及到了革命軍短期戰略和長期戰略的問題上了。
戈爾隆他們的建議完全是利好革命軍長期戰略的,可以極大地縮短之後農村根據地時期鋼鐵工業的發展時間。
但是相對應的,如果要想執行好這一戰略規劃,就勢必會對革命軍現階段的戰略造成極大的影響。
這不也是一個簡單的拆卸好設備就能往北運的事情。
整條運輸線要想完整運轉,就勢必需要保證艾森海因格林尼亞沃爾夫格勒這一整條線鐵路線的安全。
中間的大部分的鐵路線都在山區,基本都還算安全。
但是作為起點的艾森海因和作為中轉站的格林尼亞就麻煩了。
艾森海因這邊離敵人的太近了,雖然有著地形上的優勢可以不斷遲滯敵軍,但隻要敵人調來了內河戰艦就能極大壓縮革命軍可以機動的區域。
革命軍想要在這附近拖住敵人不難,但難的是怎麼去保證敵軍戰艦不去炮轟城市。
“艾森海因這邊都還是好的,格林尼亞那裡才是最糟糕的。”
葉格林語氣沉悶地說著,他很清楚格林尼亞那裡的情況。
那地方已經是伊姆拉河下遊了,彆說的內河軍艦了,就是帝國普通的巡洋艦都能可以直接開到城市下方。
而且更為要命的是格林尼亞不像沃爾夫格勒是有橋可以渡河的,那裡沒有橋隻有一個渡口。
也就說革命軍裝載著設備的火車開到格林尼亞南岸之後就必須想辦法運到船上,渡了河之後才能重新裝車給運到沃爾夫格勒。
正是有著這一層因素的影響,戈爾隆才給了兩個月的期限。
想要運送工業設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用說整條運輸線路還一直處在敵人的戰略威脅之下。
葉格林如果要答應戈爾隆的建議,那麼就隻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被動應戰,被帝國在戰略層麵上牽著鼻子走,這一點他是不願意的。
其二就是再一次主動打出去,在戰略上主動出擊逼迫帝國將戰場轉移到他們希望的地方。
這個想法很好,但風險也很大。
因為革命軍已經前出了太多的距離,而敵人又是有著兵力上的優勢的,一旦對方選擇在後方登陸封鎖了革命軍的退路,到時候情況才是真的危險了。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