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調遣部隊南下支援的時候,卡森堡王子就考慮到了革命軍會從北麵進攻的可能性。
因此他主動選擇收縮了陣線,直接放棄了德納蘇蒂斯山脈西北麵的防線。
這樣做等於是將通往東麵的門戶給革命軍打開一角,能夠讓外圍的革命軍部隊兵不血刃地穿越他們的封鎖線。
然而這就是王子殿下給革命軍準備的陷阱。
帝國軍主動撤出的北部防線固然能夠讓外圍的革命軍順利突破封鎖圈,但是那也變相地延長了他們的進攻距離。
此時的主要戰場是在盧日納的北部地區,如果外圍的革命軍要想支援過來,就必須先走北部平原,然後南下杜布羅森林和斯維爾山脈,最後從三麵西側趕到主戰場。
整個路程又是爬山又是鑽林子的,等趕到主戰場的時候都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革命軍再怎麼擅長複雜地形作戰,也不可能超越客觀現實,僅用幾個小時完成這一切成就。
因此王子殿下的安排就十分有心機了,但很可惜他能想到的事情革命軍這邊也能想到。
或者說他所有的操作都是在白費功夫。
革命軍的第106縱隊一直都潛伏在德納蘇蒂斯山脈附近,葉格林在帶隊離開前就囑咐過斯塔林,他們作戰任務就隻有一個,那就是:
找到機會再度突破敵軍的防線,破壞他們的陣型!
敵軍的超長防線的確給革命軍的進攻帶來了極大的阻礙,但是也給他們自己套上了一層枷鎖。
嚴密的防線就是敵軍安全感最大的保證。
一旦防線出問題,對敵人士氣的打擊可能要比正麵決戰失利大得多。
革命軍就是瞅準了這個機會,因為他們一直都是以消滅掉第一集團軍的有生力量和他們的戰爭潛力為目的。
不是要在戰場上殺掉多少敵人,而是儘可能讓更多的敵人失去戰鬥能力,這就是消滅有生力量。
不是要殲滅整個第一集團軍,而是要將他們的編製和後勤打爛,讓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重新組織和集結,這就是消滅戰爭潛力。
葉格林決定撤出奧爾加格勒的那時候就已經製定好了革命軍的作戰方略。
他不需要吃掉眼前的第一集團軍,而且革命軍也沒那個能力吃掉敵人。
他需要的是一個被打成一團亂麻了的第一集團軍,這樣一來敵人就必須在原地花非常多的時間來重新組織部隊。
第一集團軍從編製上沒有被消滅,但是在戰術上卻不再會出現在之後的戰場當中。
葉格林就是要打出這樣的局麵!
革命軍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如果能讓帝國的第一集團軍陷在奧爾加格勒這邊,那麼革命軍就能抽調出足夠的人手去應對其他幾個方向的敵人。
帝國和革命軍之間的差距宛如鴻溝一般巨大,但龐大的帝國不可能把所有的力量都調集過來,而革命軍卻可以集中力量去應對他們伸來的每一條觸手!
這些宏觀上的考量帝國這邊少有人能夠考慮,但革命軍這裡卻是人人皆知。
波爾夫這段時間耳朵都聽得快起繭子了,他從來沒上過學,拚寫和識字都還是在加入革命軍之後學會的。
但是現在你問他奧爾加格勒的整體局勢,他都能編扯出一套一套的說辭出來。
他不是很明白帝國究竟有多強大,但是他很清楚,隻要他帶著部隊把前方陣地徹底攪爛,後方的主力部隊就能以此為突破口來滲透兩翼敵軍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