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特弗裡德·邁爾是一位身材臃腫、帶著金絲眼鏡的吸血鬼,同時也是帝國第三集團軍的統帥。
帝國這次總共組建了三支集團軍,第一集團軍的司令代表著皇室的利益,第二集團軍司令代表著海軍與公爵的利益。
那麼輪到第三集團軍的時候就代表了陸軍的利益,更準確的說是代表了陸軍上層文官集團的利益。
帝國的政治製度雖然臃腫,但是在底層設計上卻十分巧妙。
它將內部多個派係間很多尖銳的矛盾都融入了體製性的建設當中,這使得帝國的政壇常年處於嚴重的內鬥之中,但從外部來看整個帝國又是堅若磐石的。
大家鬥歸鬥,但終究還是圍繞在政府的框架之下,不會嚴重危害到帝國的正常運行。
當然,這裡說的是正常也包括帝國習以為常的叛亂和暴動。
這次的情況也是如此,文官集團是由大部分新興貴族組成的,背後還有著幾個新晉的公國。
帝國明麵上有著12公國,皇帝理論上是由包括他本人在內的12個選帝候選舉出來的。
但實際上結合吸血鬼這理論上無限的壽命來說,這個選帝候製度也就是皇室給公國做的一個麵子工程而已。
皇室與公國間有著不小的矛盾,這兩者作為老派貴族又與新興貴族有著一樣大小的矛盾。
然而新興貴族也隻是相對於老派貴族來說的,他們隻是分類甚至不是一個群體,內部都有著嚴重的矛盾。
因此比起皇室和海軍的代言人,文官集團派來的人選就十分微妙了。
戈特弗裡德·邁爾中將原本是一個文職,但是靠著投機取巧和熬資曆硬是鑽了帝國軍事製度上的空子晉升到了現在這個職位。
他是小家族出身,而且他們家族的影響力十分有限。
其實文官集團手上是能推舉出比這更好的人才,但奈何那些人選要麼是他們當中某一派的代表人物、要麼就是手段和能力一樣強硬。
這兩種人都適合當將軍、做司令,但絕不適合代表他們文官集團的利益。
邁爾中將出身文官係統,指揮能力可能連同為中將的馬爾森都比不上。
而更為要命的是他缺乏足夠的威信,根本壓不住手下那些驕兵悍將。
就比如這次的行動。
一開始前線的偵察兵發現了革命軍似乎有撤離的痕跡,他們當中就有人試探著前去瞅瞅。
然後真的發現了革命軍撤離之後,這一個營的部隊就擅自離崗追擊了上去。
一路暢通無阻,他們一個營的人竟然奇跡般地收複了阿尼亞斯克!
白撿的功勞堪比買到了當期帝國彩票的頭等獎,這個營的立即修複了阿尼亞斯克魔紋通訊站,然後用著屬於這個通訊站的特殊頻道廣播了他們的這一次壯舉。
在他們自己的描述中,他們是趁著革命軍鬆懈的時候主動偷襲成功並收複了城市。
他們先是說自己在和革命軍艱苦鏖戰,死傷慘重才拿下城市,後麵又改口他們打贏了戰鬥勝利之後革命軍倉皇逃竄,他們這邊甚至沒有一個人傷亡。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個假消息,因為這些大頭兵們描述地實在太粗糙了,前後邏輯甚至有互相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