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葉格林的最終給敵人埋下的陷阱。
隻要帝國軍占據了博羅堡和梅戈利堡,他們南北兩支部隊就會因為缺乏渡河手段而沒法互相支援。
屆時革命軍隻需要盯緊了其中一支好欺負的部隊猛打,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說敵軍的兩支集團軍是很難互相策應的。
同理,他安排留守南麵的革命軍不斷騷擾第二集團軍的後勤補給線也是這個道理。
雖然說在伯國北麵,奧爾加格勒已經被帝國給重新收複了,但格林尼亞卻依舊掌控在革命軍手上。
隻要這座交通樞紐還處在革命軍的控製之下,帝國軍就很難利用南部鐵路網支援到布尼亞克地區。
也就是說第二集團軍不可能從南麵德納蘇蒂斯山脈那獲得任何補給,他們的後勤就必須依賴紮裡亞斯克和埃迪烏斯山脈的鐵路線。
隻要封鎖威脅到了他們的後勤線,他們前線的部隊必然受到牽製。
從佐爾坦那邊獲得的情報來看,第二集團軍基本都是由海軍步兵組成的。
他們的登陸作戰以及雨林作戰的時候有著很大的優勢,但是在山區和平原上卻有著十分明顯的缺陷。
這一點從他們的部隊配置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海軍步兵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火力配置的缺乏。
以往這個問題都是靠著海軍艦炮來解決的,在其火力支援下海軍步兵編製小、調遣靈活的優勢就能被無限放大。
然而一旦離開了近海區域,海軍步兵師自身攻堅火力缺乏的問題就會被無限放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海軍步兵師沒有帝國普通步兵師應有的重炮集團和機甲輔助部隊,他們的炮兵編製更小、更靈活,而且基本都以更加輕便的山炮為主。
這樣配置讓他們在對付一些無掩體、小規模的目標的時候還略有優勢,然而一旦遇上固定掩體和大規模的目標往往就力有所逮。
隻要革命軍在平原地區徹底展開地形,以鬆散的隊形全方位地向其發動進攻,海軍步兵火力相對薄弱的問題就會被徹底暴露出來。
海軍步兵在平原地區的作戰能力有著係統性的缺陷,他們在山地的表現其實也不是很好。
雖然說他們的配置乍一看很適合山地作戰,但事實上受限於一些硬性條件,他們在遠離海岸的山地作戰更加不堪。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足夠的騾馬。
海軍步兵基本都是作為帝國海軍的附屬軍種來建立的,因此考慮到登船的需求,他們部隊內部的牲畜比例一直不是很大。
就以他們團級的山炮連為例:山炮,每門炮配屬10人負責操作。
除了這40人之外,全連還剩下124名官兵全都在負責後勤和彈藥的問題。
全連共計74匹各型的騾馬,這個數字看著多,但對比陸軍的同行就少了一多半。
一個陸軍師的炮兵連在差不多配置的情況下,騾馬數量是168匹,其中挽馬132匹,騎乘馬36匹。
海軍步兵師騾馬數量的不足就導致了他們可攜帶彈藥量變少,在山區複雜地形上能夠提供火力支援的時間就會變少。
因此在山區作戰的時候,海軍的步兵師們一旦將他們可憐的彈藥庫存打完,其攻勢就必須停止。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