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法弗納的這次戰亂轉移很精準地抓住了革命軍的軟肋。
他們直接擺脫了革命軍在紮裡亞斯克那裡給他們預設的戰場,然後將進攻的矛頭對準了革命軍大部隊難以支援的格林尼亞地區。
這裡是革命軍在赫恩霍夫伯國的最後據點,隻要拿下這座城市,帝國軍基本就能依托德納蘇蒂斯山脈建立起完整的防禦線。
屆時第一集團軍和第七方麵軍在東北的奧爾加格勒駐守,他們第二集團軍在艦隊的輔助下再控製住格林尼亞地區。
革命軍想要再度攻入伯國就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
屆時即便在前方有著德納蘇蒂斯山脈的阻擋,但是在退路有所保障的情況下,帝國這邊也一定能夠取回部分的戰略主動權。
隻要不擔心後方冒出敵人,帝國軍完全可以利用緩慢推進、步步為營的策略一點點地壓縮革命軍的活動空間。
法弗納海軍上將在認真分析了布尼亞克的局勢之後,就很敏銳地抓住了革命軍的弱點。
革命軍現在所有的優勢都是空間帶來的!
他們在整個地區沒有任何必救之地,又有著足夠的情報和地形優勢,全是本地人組成的軍隊完全可以在廣袤的鄉村隨意調動。
客場作戰的帝國軍不管什麼防禦都會被他們抓住防線的薄弱點。
因此想要對付這樣的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的地方作為大本營,然後一點點地去蠶食對方的領土。
隻要對方的戰略空間被壓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詭異而靈活的戰術必然失效。
而一通分析下來,格林尼亞就成了法弗納上將選擇的最佳地點。
首先這裡北領德納蘇蒂斯山脈,地形相對利於防守。
在後期徹底清剿了山脈內的敵軍之後,他們也可以反向利用山脈作為屏障來阻擋革命軍的進攻。
隻要不犯前兩次第一和第三集團軍的冒進錯誤,步步為營蠶食領土、推進戰線,屆時一定可以把這股敵軍給逼到一個相對狹小的區域。
這個計劃在時間上可能會很被拖得很長,但法弗納海軍上將卻認為帝國完全不會介意。
帝國最擅長的就是利用自己絕對的國力去拖死對手。
頂上的大臣們雖然經常內鬥,但彆忘了帝國還是個帝製國家。
隻要他們這些前線指揮官提供了一個相對靠譜的作戰計劃並用部分行動證明了其可行性,皇帝陛下也是能壓住文官集團來支持他們的。
在帝國這麼些年的平叛記錄當中,就有非常多這樣的案例。
不管是文官集團還是武官集團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而去損害帝國的利益,但皇帝陛下絕對不會!
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個公司來說,皇帝就是最大持股人,其餘幾大公爵就是主要股東。
大家族是小股東,文官集團就是公司經理。
帝國不是皇帝的一言堂,但是皇帝卻一定是坐莊的那個人。
對於帝國的阿拉裡克皇帝來說,在一些問題上他損失些個人利益都沒關係,隻要能一直坐莊他就能一直贏下去。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