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第107和108獨立團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帝國第二集團軍海陸並發的攻勢,僅僅一個下午格林尼亞就被帝國軍攻占。
好在當部隊撤退至艦炮所能覆蓋的極限射程之外後,敵人的部隊也就沒有再繼續追擊下去了。
當晚在撤到了德納蘇蒂斯山脈後的卡緬團長找到了隔壁108獨立團。
“諾維科夫兄弟,現在這鬼情況你有什麼頭緒沒有?”
“沒有什麼特彆好的,也隻能將就著在山裡打打遊擊拖延一下時間了。”
“還有就是你又忘了喊我同誌了。”
麵對諾維科夫的提醒,卡緬打了個哈哈就糊弄了過去,但是兩人對於之後的作戰卻很是憂慮。
在葉格林的總體戰略中紮裡亞斯克是被故意留下的據點給帝國軍區登陸的,配合埃迪烏斯山脈就能徹底遲滯帝國的中路大軍。
這樣的計劃也的確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在第三集團軍被革命軍抓住了一個突出部狠揍的時候,第二集團軍也的確因為後方補給線受襲的關係沒能及時抽出兵力去支援他們。
雖然他們抽出了兵力也不見得會救援就是了……
總的來說這個當先的戰略是成功的,也的確是讓敵人無解的。
然而革命軍這邊都沒預料到的是,在前菜剛上正菜還沒端出來的節骨眼上,法弗納海軍上將竟然看穿了他們的計劃,果斷地選擇了結賬跑路。
已經造成的損失他們直接給咽了下去,沉沒成本也直接不管不顧,帶著主力部隊繞了個道就來到格林尼亞。
現在紮裡亞斯克這個燙手的山芋丟到了革命軍這邊,葉格林他們占領也不是、不占領也不是。
還是那個問題,紮裡亞斯克這座城市實在太雞肋了。
革命軍占領這座城市基本收獲不了什麼東西,即便要轉移工廠設備在現階段和帝國軍作戰的情況下也不太現實。
更何況這還是一座臨海的城市,敵人在海上又有著絕對的製海權。
這樣一來革命軍基本就不用去考慮城市的防禦問題了,隻能像格林尼亞這裡一樣,遇見了就趕緊撤。
不過比起北麵的紮裡亞斯克,卡緬他們明顯更關注南麵德納蘇蒂斯山脈的問題。
這一次敵軍戰略轉進的速度實在太快了,他們格林尼亞方麵軍根本反應不過來。
這裡隻有兩個獨立團,在依托狹窄地形以及河流的情況下防守敵軍陸上的進攻到是沒問題,但麵對海上登陸戰的時候就十分乏力了。
“現在我們這裡最大的問題還不是軍事上的,而是跟隨撤離的民眾實在太多了,我們運力十分緊張。”
波圖洛夫在此時插嘴說道。
此時各部門都在加班加點地轉運民眾,但是山區內部就一條鐵路線,有足夠的火車也沒有足夠的軌道來回運輸。
其實格林尼亞的撤離工作在早就開始了,但是由於重要運力都優先供給工業設備的緣故,百姓的撤離工作就一拖再拖。
好不容易等到了奧爾加格勒戰役結束了才正式開始。
按照原本的計劃,格林尼亞的撤離工作應該是要在之後半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最後一點兒收尾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