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大家所見,這就是葉格林他們老家的一種糧食作物,如果按照音譯的話應該可以稱之為西奧米,這是一種……”
還沒等索特修斯繼續介紹,已經從驚訝的神情中緩過勁來的葉格林就糾正了他的錯誤讀音。
“不對,正確的發音應該是小米。”
“索特修斯同誌,你費儘了千辛萬苦就弄來了一鬥小米嗎?”
葉格林有些哭笑不得說著,而索特修斯卻十分驕傲地回複道:
“對啊,這小米不就完美符合你們的需求嗎?”
索特修斯掰扯著手指介紹道:
“你看這小米能抗旱、產量又不低,吃起來也抵餓、種起來也不怎麼挑地。”
“不剛好滿足你們的要求嗎?”
“但耐寒呢?”
葉格林提醒索特修斯是不是漏了什麼東西,而對方也奇怪地看了葉格林一眼說道:
“為什麼要耐寒?”
“我記得帝國皇家植物園裡的介紹是,小米的生長周期大概也就80到120天,頂死撐也就四個月而已。”
“這種作物不需要越冬,為什麼要耐寒?”
索特修斯的話讓葉格林沉默了,雖然在上一個世界的時候他早就聽說過小米的大名,平時也沒少在超市裡買到過。
但是對於小米的生長和種植條件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的確,就像索特修斯說的一樣,小米本身的耐寒性能不是很好,但是它生長周期短的特點卻完美避開了這個缺陷。
小麥的生長周期很長,春小麥一般都在180至250天左右,冬小麥則是230至270天。
在主要糧食作物裡麵,它是唯一一個會完整經曆春夏秋冬四季的作物。
這樣的生長狀況也會讓小麥在一個種植周期裡麵,麵對的難關也是最多的。
冬天的時候小麥需要足夠的低溫來越冬,但溫度又不能過低,最佳的溫度一般都在零下兩三度到零上兩三度這個區間之間。
在這個溫度區間之下,植株可能就會被凍死,而一旦超過了這個區間,麥苗在冬季的時候就會過度分化葉片,到時候等春天到了就會影響小麥的整體長勢。
因此能夠大麵積種植冬小麥的地區基本都集中在了希德羅斯的西部沿海地區,這裡在冬天的時候有著暖流的幫助氣溫也不至於會太低。
除此之外,少數的希德羅斯本地的小麥品種也演化出了極強的耐寒特性,在有著積雪覆蓋保護的情況下可以硬抗最低零下15度的低溫。
但問題是在山區根據地這邊,冬季的普遍氣溫已經低到零下20度以下了,哪怕是本土的最耐寒的冬小麥也沒法在這裡越冬。
所有在山區根據地這裡就隻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去種植春小麥,而不能像冬小麥那樣可以和玉米輪作來保證產量。
而且小麥的種植對於土地和灌溉的要求也不低,在徹底開發山區根據地之前,小麥的種植是沒法大規模推廣的。
因此對於急需糧食的根據地來說,在確保基本開墾農田能種上春小麥的基礎上,再在其他地形上種植生長周期短、不怎麼挑地的輔糧,以及搭配著小秋作物輪作才是保障大家今年糧食問題的最優解。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