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娜嬤嬤的手是冰冰涼涼的,但維拉卻一點兒也不嫌棄,她反過來用自己的小手捂住了嬤嬤的手尤其是關節那位置。
為了將通火炕的房間全都讓給孩子們住,明娜嬤嬤帶著保育院的護工們搬到了倉庫附近的小木屋內居住。
這裡沒有既修建火炕,也沒有蒸汽鍋爐來集中供暖,有的隻是幾個人共用的一個小火盆。
火盆裡的木炭散發出了忽明忽暗的火光,明娜嬤嬤很高興地收到了這麼一大卷皮子。
她現在正忙著用這些皮子縫一些皮手套、皮帽子什麼的,當然皮草大衣就彆想了,那樣太奢華了。
從前線反饋過來的情況來看,工作隊那邊凍瘡的發病率極高,在征詢了醫院那邊的意見後大家得出結論是保暖措施做的不夠導致的。
在開墾營地那邊,手套和靴子是很缺乏的,很多人還帶著之前發的布瓊尼帽。
這一款帽子春秋季節的時候戴可以,冬季的保暖效果也算不錯,但是在應對夜晚低溫尤其是風雪交加的時候效果就會變差。
因此生產更好的毛皮帽子和厚手套就成了根據地現在必須解決的問題。
但新的生產線搭建需要時間,不管是人力、場地、設備還是原材料都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
聽說戈爾隆先生這段時間都為這個事情愁得睡不著覺了,明娜嬤嬤在聽說了這件事後也想為大家分點憂。
她不是很懂那些專業的問題,但是她行動速度卻很快。
文德鎮倉庫裡堆了不少皮子,但是種類繁雜而且剝製的技術也不是很好。
這點皮子想要用來進行大規模生產是不夠的,但少批量小作坊地剛好夠用。
戈爾隆他們不是沒想到了這樣的可能,但問題是現在文德鎮這邊能動用的人力實在太少了,難民們基本都被派往前線去了了,剩餘的人力根本沒法支撐起小作坊生產的需要。
明娜嬤嬤帶領著保育院的娃娃們過來支援,剛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十多個孩子們聚集在了倉庫這裡,她們大多都已經十歲了,有部分人以前就在紡織廠做過工。
雖然不是專業的裁縫,但是小姑娘的手可靈巧了。
她們工作起來的效率一點兒也不低,幾個人搭配著乾活,三下五除二地就能把一雙皮手套給縫好。
手套皮的部分在外,毛的部分在裡麵,小姑娘們將針腳縫地可結實了。
而且不光是手套,她們在縫製帽子的時候也可用心了。
這種有著兩個大護耳的帽子是希德羅斯這邊的傳統服飾了,不過一般情況下都屬於普通人中間的奢侈品,也隻有家境稍好的人才能買上一頂。
食堂的傑米列夫爺爺就有一頂這樣的小皮帽,不過他那一頂帽子兩側的護耳已經沒了,頂上的毛也光禿禿的。
“姑娘們,先吃個飯吧,吃完再乾活呀。”
現在已經到了飯點,傑米列夫老爺子每次都會先讓乾活的姑娘吃飯。
他每次看到這些娃娃們在乾活,心裡都總不是個滋味。
“是維拉呀,來,爺爺給你煮得有麵疙瘩,快過來吃吧。”
傑米列夫老爺子記得這位有些要強的小姑娘,這娃娃乾起活來像個小大人似的,讓人看著就心疼。
麵對傑米列夫老爺子的熱情,維拉不好意思拒絕,而明娜嬤嬤也放下了手中的針線向大家催促道:
“娃娃們,先吃完飯再乾活吧,彆餓著了。”
有了院長的催促,再執著於工作中的姑娘們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針線。
畢竟明娜嬤嬤可是會過來直接請人的,大家誰也拗不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