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後,高振海回廠裡做工,陳秉文則專門去了周圍的工廠。
和高振海談過以後,陳秉文還要親自確認一下。
這附近大大小小幾百家工廠,小到幾人,大到兩三百人。
工人總數有兩三萬人。
如果這些潛在客戶都有喝糖水的需求,哪怕每天隻有百分之十的人喝,產生的銷售額也足以撐住陳記糖水鋪。
陳秉文隨機詢問了路上遇到的三十幾個工人,得到的答案更加印證了高振海的話。
工人們對糖水的需求確實存在。
半個小時的午飯時間,工人們確實來不及去糖水鋪喝糖水。
......
一直到下午四點,陳秉文才完成調查回到陳記糖水鋪。
“阿文,怎麼這時候才回來,午飯吃了沒?”
剛一進門,老媽汪巧珍就關心的詢問。
“吃過了,老媽。”
此刻店裡沒有顧客,老爸陳國富在後廚準備食材,老媽在鋪子裡打掃衛生。
見狀,陳秉文不想耽擱,直接了當開口:“老爸,老媽,你們先停一下,我有事想和你們商量。”
陳國富和汪巧珍停下手裡的活,相互看了看,一起看向陳秉文。
“老爸、老媽,自從對麵的鬆記甜品店開業後,咱們的糖水生意一天比一天差。
最近兩三個月更是一直在虧錢。
如果再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房東收回鋪子。”
陳秉文看著父母,非常認真的說道:“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都必須要做出改變。”
陳秉文的話讓陳國富和汪巧珍兩口子臉色一黯。
為了讓鋪子的生意好起來,能做的兩口子基本都做了,可鋪子的生意還是沒什麼起色。
陳國富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阿文,我和你阿媽也想過改變,可我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
父母的無奈,陳秉文感同身受。
陳記糖水鋪做的是街坊生意,不管是用料還是每碗糖水的數量,都是實實在在的,從不偷工減料,這也導致成本高利潤薄,競爭起來自然處於劣勢。
這樣的結果就是麵對同行競爭,不管是減少用料還是低價促銷,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陳秉文看著父母黯淡的臉色,放緩語氣道:“老爸、老媽,我今天去工廠區轉了一圈,發現了一個讓我們陳記起死回生的機會。”
陳國富和汪巧珍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連忙問道:“什麼機會?”
陳秉文拿出自己調查時記錄的筆記本,指著上麵的數據說道:“在咱們家周圍有幾百家工廠,工人總數超過兩萬。
這些工人每天中午吃飯時間隻有三十到四十分鐘,根本來不及去糖水鋪喝糖水。
但他們其實很想喝點糖水解乏。”
汪巧珍疑惑地問:“那跟我們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