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的拍攝,吳導將臨時辦公地點放在了這裡。
周昌明的辦公室就在這裡,當宮書過來的時候,剛好碰到周昌明和吳導正在開會討論著拍攝的相關事宜,因為拍攝取景大部分都是在故宮裡,因此相關的協調事宜都需要經過周昌明。
看到宮書走進來,周昌明笑著說道:“小宮來啦,明天你就要去錄製節目,怎麼不休息一天?”
說實話,周昌明還從沒見過這麼有責任心的年輕人,《紫禁城》紀錄片的主題音樂進度已經非常快了,因此周昌明不希望累到宮書,也一直沒有給對方壓力,但是宮書卻非常的勤快,硬是將整體進度提前了半個月。
周昌明也是很無奈,勸不動啊,這要是把小宮給累壞了,不說自己心裡愧疚吧,張榮軒那幾個老頭子肯定不會輕繞了自己,就是李副部長也會批評自己的。
“我不累的,周爺爺,正好今天過來給兩位看一下最後一首音樂《天地龍鱗》。”宮書笑著回答道,然後在一旁坐了下來。
周昌明的助理很有眼力見的為宮書倒了一杯水,然後接過宮書遞過來的u盤,插入到電腦上。
“你啊,就是太有責任心了,既然來了,那就一起聽聽,這名字聽著就很大氣。”周昌明無奈的搖了搖頭。
吳導和其他相關負責人也是十分好奇最後一首主題音樂會是什麼樣的,紛紛坐直了身體期待著。
當助理點開播放按鍵,一段激昂的前奏傳蕩開來,在編曲上宮書使用了吉他、洞簫、電子和聲、琵琶、笛子、打擊樂組包括定音鼓、架子鼓、非洲式手鼓)和弦樂組以大提琴為主),吉他和大提琴的撥弦和弦樂組的演奏使得音樂充滿了古典韻味,而洞簫、笛子和打擊樂則增添了音樂的層次感和節奏感,這些樂器共同營造出一種宏大而莊重的氛圍感。
而隨著前奏的響起,宮書的歌聲也隨之傳來:
“o~o~o~o~o~o~”
“天地龍鱗,u~~~”
一開口就是鏗鏘有力,慷慨激昂,聽的辦公室裡所有人頭皮發麻,尤其是“天地龍鱗”四個字一出,一股恢宏大氣的感覺撲麵而來。
“這江山我起筆”
“民族血脈又幾萬裡”
“幾世紀六百年裡”
“龍的傳人曆經風雨”
僅僅開頭第一段歌詞,就使得所有人精神一振,尤其是這句“這江山我起筆,民族血脈又幾萬裡”,簡直是豪情萬丈,仿佛是一位大詩人在以江山為畫,起筆揮毫潑墨。
龍是華國民族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甚至可以說龍就是整個華國民族的文化象征,那麼,龍鱗就可以引申為華國文化的每一個分子、每一個組成部分,甚至代表出現在華國曆史長河中的每一個華國兒女,這句“龍的傳人”更是強調了華國民族的傳承和延續。
“這京畿中軸地”
“一如君子氣節不移”
“九龍壁瓦上琉璃”
“曆史從這衰落又崛起”
這一段聽的周昌明感慨萬千,作為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也是著名的曆史學者和教授,對於故宮的曆史研究算是最有發言權的人了,可以說是活著的一部故宮曆史。
歌詞裡提到的幾個地點,中軸是指京都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7k,與子午線重合,縱穿南北,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皆列其上,左右相稱。
九龍壁是清乾隆年間燒造的單麵琉璃影壁,立於紫禁城寧壽宮皇極門外,背倚宮牆,威嚴凝重,上有九龍,形態各異,或升或降,第五龍正居其中,誠然九五之尊。
九龍壁是皇權的象征,彰顯了王者之氣。綿延不絕的中軸代表曆史傳承,從中凝聚著曆史進程的演變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