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明的眼角有些濕潤,作為一位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老人,他很清楚當時的華國經曆了什麼。
他深知華國曆史尤其是近代史一路走來的艱辛,戰爭,屈辱,血淚,複蘇,騰飛,每一段曆史都可歌可泣。
山河飄搖,家國破碎,外族入侵欺辱的畫麵再次浮現在了他的眼前,那是一段艱苦且難忘的歲月。
華國百姓慘遭屠殺,華國珍寶慘遭搶掠,圓明園被搶劫一空,一把大火將華國的尊嚴焚燒殆儘。
那時的東方巨龍病了,慘遭重創的巨龍滿身傷痕,掉落血淋淋的龍鱗,不甘的盤臥在大地上,等待再次騰飛。
值得慶幸的是,作為皇城的故宮,在各方強盜的利益糾紛下得以保存。
這是一段難忘的曆史,每一個有血有肉的華國人都不會忘卻,永遠銘記曆史,銘記仇恨。
六百年風雨,即使遭到了無數次戰爭洗禮,也阻擋不了華國人的不屈之心。
即使再難,也依然有著無數仁人誌士湧現,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拚命的守護自己的國家。
這就是獨屬於華國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無私奉獻,敢為犧牲!
有過繁華,有過沒落,但是龍的精神始終永存。
這就是華國不曾熄滅的民族傳承!
單單從這幾段就可以看得出宮書深厚的文化功底,這首歌仿佛是一首詩詞一般,但又不同於他以往所做的古詩詞,而是能夠更加讓現代人理解的新詩新詞,句句震撼人心,卻又句句清晰通透。
不會拘泥於古文化詩詞文字、詞句的組織結構,而是另辟蹊徑,以一種現代人非常熟悉的表達方式,重新來塑造歌詞中的文字結構,通過文字的重新組合,營造出一種集文字之美、文化之厚重、意境之唯美於一體的全新文辭結構。
這樣的方式不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還會被字裡行間那濃鬱的古典文化所深深吸引。
還有這句“人守禮心守靜”,蘊含了深厚的國學智慧,是融合儒家禮製規範與道家修身智慧的處世哲學,強調通過外在行為約束守禮)和內在心性修養守靜)實現身心和諧。
守禮:立身處世的外在準則;
守靜:修身養性的內在境界。
在芸芸眾生中,我們需要擁有一份可貴的品德。但是,擁有一個禮儀的外表,一顆安靜的心靈,對於我們來說,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禮可以讓我們的行為表現有序,心胸也可以寬容大度。
要守禮,就要拒絕自私。
在這個社會中,很多人的素養都有待提高,我們也要努力讓自己不斷進步,讓自己的禮儀得到更多的關注,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尊重。
要心守靜,就要把偏見丟棄。
靜可以使我們的心靈灑脫,讓心情變得平和。
深藏不漏的禮貌儀態和靜謐的心情可以讓我們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中更加和諧。
真正能靜下心的人都是內心很強大的人,仿佛永遠有一把古箏在心裡演奏著抒情的曲調。
在一段段旅程裡,遇見感動的風景,撫摸心靈深處溫柔的氛圍,真正去感受禮之沉著,靜之精致。
“敬過去我落筆”
“東方遼闊的黃土地”
“山水裡潑墨抹去”
“隻見嶙峋華夏骨氣”
“紫禁城神武門”
“多少滄桑鑄造中華魂”
“我繼承文化深耕”
“突破變局去扭轉乾坤”
這一句與開頭的“這江山我起筆”形成了前後呼應,強調了華國民族的曆史悠久和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