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們東方文明講究的格物致知。”
李唐微笑著總結道:“通過觀察、實驗、推理,我們能揭示自然的奧秘,並將其轉化為造福人類的力量。”
在醫療中心,馬蒙更是親眼目睹了科技教赤腳醫生們如何利用消毒手術、顯微鏡診斷、以及各種他從未見過的藥物,治愈那些在傳統醫學看來無藥可救的疾病。
他看到一個因感染而高燒不退的病人,在注射了某種液體後,體溫逐漸下降;一個被毒蛇咬傷的牧民,在接受了緊急處理後,迅速脫離了危險。
“這……這簡直是奇跡!”
馬蒙顫聲說道。
“這不是奇跡,這是科學。”
藥羅葛·娜紮,麵帶微笑在一旁接話:“我們相信,疾病有其根源,隻要找到根源,就能找到解決之道。我們傳授的,是知識,是理性,是讓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馬蒙的內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他從小接受的是伊斯蘭教義的熏陶,對真主的信仰堅定不移。
然而,眼前的一切,卻讓他開始重新審視世界。
西北王府所展現的力量,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強大,更是文明體係上的碾壓。這種力量,源於一種全新的知識體係,一種名為“科學”的信仰。
他意識到,如果大食帝國不能掌握這種力量,那麼在未來的王朝征戰中,必將處於劣勢。
他看到了西北王府的宏偉藍圖,那不僅僅是征服土地,更是征服人心,征服思想。
最終,當使團準備返回巴格達時,馬蒙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殿王爺,我希望能留在新龜茲,向您學習。”
馬蒙再次來到李唐麵前,躬身行禮,眼神中充滿了渴望,非常誠懇地說道:
“我希望能學習西北王府的‘格物致知’,學習‘科技教’的精髓。我堅信,這才是帶領大食帝國走向繁榮,乃至整個世界走向和平的唯一途徑。”
李唐凝視著馬蒙,眼中閃過一絲玩味。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馬蒙個人的選擇,更是大食帝國未來走向的一個重要信號。
馬蒙的留下,意味著西北王府的軟實力擴張取得了重大勝利。
報了恒羅斯之戰的仇,李唐對阿拉伯人的惡感也大為下降。
經過與馬蒙的深入交流,李唐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好,本王準了。”
李唐微笑著點頭說道:“從今日起,你便是船山書院的特聘學員。本王會親自指導你,讓你了解‘科技教’的真諦。”
馬蒙留下,無疑是在阿巴斯王朝內部埋下了一顆種子。
李唐深知,伊斯蘭教在中亞和西亞地區根深蒂固,其信仰體係強大而複雜。
然而,科技教並非要取代宗教,而是要以科學的理性、人文的關懷,去改造、去提升現有的宗教。
“科技教的本質,是追求真理,是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是促進社會進步。”
李唐在與馬蒙的幾次私下談話中,向他闡述了自己的理念:“它不與信仰衝突,反而能為信仰提供更堅實的基礎。當人們發現,科學能治愈疾病,能帶來豐收,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時,他們自然會擁抱它。”
李唐的構想是,通過“科技教”將現代科學知識和人文理念,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融入到伊斯蘭教的日常實踐中。
例如,推廣科學的衛生習慣、普及基礎醫學知識、引入現代農業技術,並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福祉,逐步改變民眾的觀念。
這並非簡單的文化輸出,而是一種文明的自我升級。
他要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僅僅停留在口頭,而是深入到每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這是一個比軍事征服更加宏大、更加艱難的挑戰。它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但李唐堅信,隻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科技教終將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橋梁,最終實現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
喜歡晚唐:開局一條船請大家收藏:()晚唐:開局一條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