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雖然打小就性格沉穩,不善言辭,但在麵對感興趣的知識時,卻能爆發出不同常人的專注和勇氣。
負責講解的這名工人師傅是李龍培養出的第一批技術骨乾,名叫李鐵柱,原是龜茲城中一名普通的工匠,在李龍的教化下,現如今已成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
李鐵柱看著慕容秋,眼中滿是讚賞:“小夥子,你問得很好。傳統水車利用的是水流的衝擊力,而蒸汽輪機則利用高壓蒸汽膨脹時的反作用力。
葉片的弧度,是為了最大化地將蒸汽的動能轉化為機械能,同時減少能量損耗。這其中涉及流體力學和材料學,是極為精密的計算。”
慕容秋飛快地在速寫本上勾勒著葉片的截麵圖,並詳細標注著教官講解的關鍵點。
他不僅記錄形狀,更試圖理解其背後的原理。他甚至蹲下身,仔細觀察著輪機與發電機之間的聯軸器,以及各種管道的連接方式。
“李師傅,這發電機,是如何將機械能轉化為‘電’這種無形之力的?”
慕容秋又問道,他的問題總是直指知識核心。
李鐵柱耐心解釋道:
“發電機利用的是電磁感應原理。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就會產生電流。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內部的線圈高速旋轉,切割磁力線,從而產生電流。這電流再通過電纜輸送到整個龜茲城,點亮燈火,驅動機器。”
慕容秋聽得如癡如醉,他用手觸摸著發電機外殼上微弱的震動,仿佛能感受到那股無形之力在內部湧動。
他想起了在書院基礎認知考核學到的物理原理,此刻親眼所見,才真正體會到知識的巨大力量。
他現在終於明白,這種“電”並非什麼神仙法術,而是自然規律的體現。
這種將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通過精密的機械和科學的原理,轉化為照亮世界的光明,驅動萬物的動力源泉,確實可以稱之為真正的“神跡”,因為它是超越一切舊有認知的偉大力量。
在發電廠的參觀學習,對慕容秋而言,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禮和實踐盛宴。
他不僅學習了具體的機械結構和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科技是如何將理論轉化為現實,將抽象的原理具象化為可以改變世界的工具。
他感到自己的知識體係正在迅速擴大,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渴望。
李唐在總控智能星辰顯示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了慕容秋在發電廠的身影。
少年的專注、勤奮和那股對知識的純粹渴求,讓他感到很滿意。
“這顆小小的種子,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生根發芽。”
李唐嘴角浮現一抹笑意,喃喃自語道,“這小子將來一定能成為科技教的忠實信徒,也是打破舊世界舊秩序的青年先鋒。”
李龍在一旁補充道:“根據數據分析,慕容秋在發電廠的學習效率遠超預期。他不僅能迅速理解複雜機械的運行原理,還能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進構想。他的天賦,確實令人驚歎。”
李唐微微一笑,點頭說道:
“天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那份進取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正是我們船山書院所要培養的核心素質。那些世家子弟,雖然聰明,但往往囿於傳統,缺乏親自動手和深入探究的勇氣。他們需要時間來轉變思維。”
由他親手開啟的這場“知識與權力”的博弈,遠不止於軍事和政治層麵,更是一場思想的革命。
船山書院,便是這場革命的熔爐。
在這裡,舊有的門第觀念將被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對科學的信仰和對真理的追求。
李唐的目光再次投向遠方,那裡是吐蕃高原,是中原腹地,是浩瀚的中亞、中東、歐洲、非洲。
由他書寫的這幅“人類命運共同體”宏偉藍圖,現在可以宣布正式拉開序章帷幕。
“李龍,關於船山書院的課程安排,要確保理論與實踐並重,尤其要加強實踐環節的考核比重。”
李唐沉聲吩咐道:“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子們的團隊協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需要的,不是死讀書的儒生,而是能夠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的工程師和科學家。”
“是,校長。”李龍回應道。
李唐轉過身,走向圖書館天台的邊緣,遠眺著新龜茲城,以及更遠處的祁連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