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對於西北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而言,意味著新的變化,新的希望,以及新的挑戰。
船山書院,這座矗立在新龜茲城東郊,占地千餘畝的宏偉建築群,今日顯得格外肅靜。
與往日的書聲琅琅不同,今日所有的學員,無論出身高低,都彙聚在了書院中心那座巨大的廣場之上。
廣場正北,是一麵長十五米,寬達三米的液晶大屏幕,平日裡光滑如鏡,此刻卻有淡淡的流光在表麵湧動。
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於此。
因為今日,是船山書院第一次月度摸底考試成績公布的日子。
這次考試,不分文理,不分貴賤,所有學員同堂共考。
考卷內容更是天馬行空,從基礎的算學、格物,到深奧的邏輯推理、圖形構建,甚至還有對時事策論的分析。
這種全新的考核方式,讓所有習慣了詩詞歌賦、經義策論的士子們叫苦不迭,卻也讓另一批人如魚得水。
人群之中,太子李恒顯得有些緊張,手心裡微微冒汗。
他身旁,王崇文、盧思明、藏瑪、馬蒙等人也是神情各異。
“殿下,無需擔憂。”
王崇文輕聲說道,嘴角帶著一絲成竹在胸的笑意,“以殿下的聰慧,再加上這一個月的勤學苦讀,進入前三百名,應當不成問題。”
盧思明在一旁點了點頭,附和道:“崇文兄所言極是。我等世家子弟,自幼便有名師教導,根基紮實,豈是那些泥腿子可比的?”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傲氣。
唯有吐蕃王子藏瑪,目光灼灼地盯著那麵黑色的石壁,甕聲甕氣地說道:
“我隻關心一件事,那個叫慕容秋的,能考多少。”
自從上次在兵器課上,被那個沉默寡言的吐穀渾少年用一番精妙的槍械結構理論駁得啞口無言後,藏瑪就將他視作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他看來,這書院裡的一切學問,最終都要為“力量”二字服務。而慕容秋,顯然是他們這批人中,最接近“力量”本質的人。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大屏幕上光影閃動,隨即,一行行白底紅字楷書,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書寫一般,從上至下,緩緩浮現。
“成績出來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整個廣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榜單從最後一名開始公布。
一個個陌生的名字閃過,偶爾夾雜著幾個長安來的勳貴子弟,引來一陣低低的議論和歎息。
李恒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雙拳緊握,目光死死地盯著飛速滾動的名字。
“第五百名……第四百名……第三百名……”
王崇文臉上的笑容漸漸收斂,眉頭微蹙。他沒有在後麵看到自己的名字,這本是好事,但同樣,他也未曾看到太子李恒的名字。
盧思明也是一臉凝重,他範陽盧氏的子弟,若是在這書院排不進前列,傳出去豈不讓人笑話?
終於,當榜單滾動到第二百名時,盧思明的名字出現了——第一百八十九名。
他長舒了一口氣,臉上卻有些掛不住,這個名次,遠低於他的預期。
緊接著,王崇文的名字也出現了——第一百五十二名。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他自詡智計過人,沒想到在這純粹的學識比拚上,竟隻排到這個位置。
而吐蕃王子藏瑪,憑借著對軍事器械的專注和過人的記憶力,排在了第一百一十三名,比王崇文和盧思明都要高,這讓他不由得挺了挺胸膛。
可是,太子李恒的名字,依舊沒有出現!
“難道……殿下他……”
王崇文心中咯噔一下,一個不好的念頭湧上心頭。
李恒的額頭已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入學時基礎薄弱,雖然這段時間拚命追趕,但他自己心裡也沒底。若是連前二百都進不了,他這個大唐太子的臉麵,可就丟儘了。
就在這時,榜單進入了前一百名!
紅色的字體變得更加璀璨,每一個名字的出現,都引來廣場上一陣陣驚呼。
突然,李恒的眼睛猛地睜大,死死地盯住了石壁上的一個位置。
“第九十八名,李恒!”
短短五個字,卻仿佛一道驚雷,在人群中炸響!
“什麼?太子殿下進了前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