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兩個字:官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自己穿越的時候,官渡之戰早已打完,也隻是知曉個大概。
一些細枝末節,自己其實也不是很清楚。
眼神微微眯起,沉下心來仔細觀看起來。
與前麵十二篇不同,官渡所寫更像是老曹的自述。
《官渡》:建安五年,袁紹揮師南下,意圖橫掃中原、進而爭霸天下;
吾與袁紹不能共存之,故此對峙於官渡。
袁紹傾儘四州之力,提兵四十萬眾,攜雷霆之威、聲勢駭人。
以黎陽為據點,親自坐鎮,命上將顏良進攻白馬,以保障後續大軍成功渡江。
上將文醜分兵駐紮在延津,牽製我軍主力。
我聽從荀彧的建議,如果想以少勝多、以弱敵強,必須要出奇製勝。
袁紹自大分兵,顏良、文醜貪功冒進,這讓我看到了一絲機會。
我以全部主力佯攻袁紹大營,聲東擊西之下,袁紹果然中計,下令調動白馬附近的顏良所部合圍。
顏良自恃悍勇,中了我早就設好的埋伏,於亂戰中被關羽所斬。
數萬士卒潰散,可惜我已經沒有餘力聚攏、招降,袁紹的援兵便接踵而至。
無奈之下舍棄白馬,得其物資沿途一路向西。
等我轉戰延津,發現袁紹的大軍已經趕到,先前在黃河兩岸駐紮的防禦工事。
被袁紹摧枯拉朽般毀壞,於禁、臧霸所部連連敗退,張繡亦死於追兵之中。
我亦遭遇了敵軍騎兵主將文醜、以及劉備的兩部人馬。
彼時我身後隻剩下不足六千士卒,而兩部敵軍人馬加起來足有三萬有餘。
軍中大多數的將校,都惶惶不安,有人開口以敵軍騎兵眾多不可敵為由,勸我返回大營、暫時撤退。
然而荀攸和郭嘉卻給出了反對意見,他們兩人與我不謀而合。
若不能儘可能的削弱袁紹的力量,此戰我看不到任何一絲希望。
狹路相逢勇者勝,我以自身為誘餌,文醜果然中計,率領騎兵追殺而至。
我隱瞞了劉備的消息,讓關羽為我死戰,麾下張遼、曹洪、樂進作戰勇猛。
袁紹的又一員上將文醜,最終被斬殺於亂軍之中。
首戰告捷,連斬袁紹兩員上將,重挫其鋒芒。
我喘了口氣,然而情況卻依舊不樂觀,無論是兵力、地盤還是軍械、糧草方麵,袁紹可謂是占儘了優勢。
對峙數月,我軍出現嚴重的糧草短缺。
徐州加急送來的五萬石糧草,是我最後的底牌,也僅夠五萬大軍省吃儉用一個月的時間。
我不知道袁紹為什麼有那麼多糧草,仿佛用之不竭一般,但我知道隻要再過一個月。
不用袁紹攻打,我軍將不攻自破。
營中人心浮動,絕境之下,無論是將校還是士卒,看我的眼神也越來越怪異。
敬畏中摻雜著疑惑和質問,我知道他們都想問我,既無勝算為何不降?
又過十日,袁軍攻勢漸猛,充分展現出人數的優勢。
我堅守營寨,死戰不退,雙方傷亡慘重。
士卒疲憊、百姓疲憊,渡江叛投袁紹者不計其數。
營中投降的呼聲日益高漲,其中不乏曹與夏侯。
我的信心也開始動搖,時常會想,若是投降便一了百了了。
以我和袁紹的關係,他不會殺我,甚至還有可能熱情款待於我、高官厚祿待我。
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心中焦慮,寢食難安。
看到這裡,曹鈺的手忍不住微微一抖。
從老曹的語氣裡,自己能想象到當時的老曹是有多麼無力。
甚至都開始懷疑起了自己,這不是戰前鼓舞提振士氣那麼簡單。
打了這麼久,後方差不多已經被拖垮了,根本沒有絲毫的餘力支持下去。
沒有糧食,兵無戰心、將無戰意。
如果不是老曹的威信足夠,換成旁人恐怕早已經集體嘩變叛投了。
曹鈺深吸了一口氣,自己知道。
接下來就該是此戰的轉折,許攸登場了,繼續聚精會神的看了下去。
又過半月,我軍隻剩下五日之糧。
我……絕望了,看著帥帳中掛著的寶劍,常想自刎而死,給自己留個體麵。
然,天無絕人之路。
郭嘉的一步閒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袁紹的謀士之一,我的舊友許攸,因族人被校事府的暗探舉報,以貪汙、侵占耕田為由被懲處。
許攸害怕遭受牽連和清算,渡江來投,與我言說利弊、徹夜長談。
我並不喜歡許攸,他為人誇誇其談,常陷旁人於無語中。
但我從許攸的口中,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袁紹的所有糧草,都囤積在烏巢!
然而新的選擇,讓我陷入兩難之中。
大軍主營隻有五萬兵力,不可能抽調出太多的人手奇襲烏巢。
如若不然,一旦被袁紹知曉必定猛攻,大營將頃刻間灰飛煙滅,我所有的努力和堅持都將功虧一簣。
如果隻抽調少數人馬,能否攻下烏巢不說。
負責奇襲的將領,能否為我死戰?又能否攻下重兵囤守的烏巢糧倉?
我深知袁本初為人,好大喜功、做大事而惜身的性格。
我沒有太多的時間,隻思考了一刻鐘。
然後在所有人驚訝的目光中,我決定和袁紹賭命!
既然無人能勝任奇襲烏巢的任務,那我便親自領軍。
抽調軍中五千精銳,所選將領皆為夏侯氏、曹氏族人。
臨行前,我囑托荀彧、於禁等人。
我若身死,爾等可自行投降,袁紹自會善待你們。
但我身死的消息傳回前,請諸公務必死戰到底、為我守住大營。
我亦不知道此戰能否功成,但我明白。
我,沒有退路了。
喜歡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請大家收藏:()曹賊:家父曹操,請陛下稱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