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7戰機的優點很多,比如可以不用調整就融合進蘇式防空體係中,可以通用蘇式防空導彈和並不落後的發動機。
這些都是蘇27的優點,但是蘇27的巨大缺點也不容忽視。
蘇27在設計之初就存在巨大問題,蘇27看起來是對標f15戰鬥機。實際上這款戰機研發之初定位是截擊機,是類似於f14戰鬥機的存在。
但是f14的中央翼盒使用了大量的鈦合金,使他的機身強度並不低。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蘇27的悲劇就是源自於氣動布局和機身強度不足。在氣動布局上,蘇27沒有選擇三代機普遍的梯形翼或者三角翼,美係戰機多選擇梯形翼。這種機翼的優點是兼顧在高速飛行的同時還能提供不錯的升力係數,在低速的時候還有助於提供不錯的操控性,屬於一種平衡的設計。
蘇27繼承了蘇式武器提升單體極端性能,打整體空戰的理念。它采用了極端的後掠翼設計,這種設計的優點是可以擁有更大的速度和航程。
但是這種設計的缺陷也相當明顯,因為後掠翼有著升力線斜率較低、氣流容易從翼梢處分離、亞音速飛行時誘導阻力較大等無法克服的固有缺陷,而這種缺陷越是在升力係數高的飛機上體現的越明顯。
具體到飛機上就是蘇27戰機在大迎角飛行時會產生不可抑製的抬頭傾向,也就是普加喬夫眼鏡蛇動作的來源。
作戰中蘇27一旦飛機想迅速抬頭,搶占有利空戰位置。會迅速不可控抬頭,而由於其不可控,飛行員無法操控飛機姿態,所以在空戰中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空戰中所謂的‘跨音速陷阱’,正是源自於對於這種抬頭的限製。
這種不可控的飛行姿態會導致戰機迅速過載升高,由於蘇27的機身強度問題,如果不控製這種過載升高,飛機在空中解體也是正常現象。所以蘇27是沒辦法在亞音速階段快速完成爬升任務,搶占有利高度進行空戰的。
隻能通過低速巡航或者高空進場發起交戰,一旦被地麵防空導彈鎖定,通過俯衝擺脫雷達鎖定以後,又不能快速爬升。這對於現代空戰中,是一個巨大的弊端。
蘇27在跨音速階段,就是在0.8到1.2馬赫之間,戰機的機動性會嚴格限製在6.5g以下。更悲劇的是隨著現代空軍的發展,現代空軍的空戰基本都集中在跨音速這個區間。
高空高速截擊作戰和低空低速狗鬥越來越少,新一代戰機的指標更重視亞音速巡航和超音速巡航。
蘇27在這個速度區間全部是弊端,機動性被限製,沒法在這個速度區間進行作戰。這個是一個超級致命問題。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機身強度問題。蘇27的機身強度悲劇,源自於雷達的落後。
為了使用一款還說的過去,可以獨自作戰的雷達。蘇27裝備了倒置卡塞格倫雷達,這款雷達體積大,重量也大。
這麼大重量雷達放機頭裡,就需要後部機身配平,後部機身配平就要放大機身。放大機身就會導致空重加大,空重大了推重比就下降。推重比下降就需要機身減重。機身減重最後導致機身強度不足。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最後就產生了蘇27這麼嚴重的缺陷。
機身強度不足再加上後掠翼布局,這款戰機的平台直接就完了。在設計之初的雷達影響了這個平台的整體布局。基於這種缺點,華國空軍另起爐灶重新設計殲16就可以理解了。其實俄羅斯也想重新設計,無奈是兜裡沒錢而已。
路明其實最想選擇的戰機是華國的殲16戰機,這是一款在蘇27戰機思路上,全新自主研發的平台。已經和蘇27沒有任何關係了,蘇27的缺點全部取消了。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多功能重型戰機。
但是係統內目前還不能提供這款戰機,能提供的隻有基於蘇27同平台的殲11b,這款戰機對於蘇27的一些缺點進行了修修補補。雖然沒有徹底根治,但是也有了很大改進。40萬的係統資金雖然比30萬的蘇27要貴很多,但是也物有所值。最重要的是殲11b可以掛先進的p12中距空空導彈,這要比俄製空空導彈先進的多。
華國空軍在這個階段,從設計思路到航電設備,已經全麵超越蘇係戰機了。
而且也有利於路明空軍轉型,路明的空軍早晚會從防禦型空軍轉變成進攻型空軍。這個時候地麵雷達係統就不能跟進支持空戰了,那個時候就需要一款可以跟隨機群機動的空中預警機。在係統融合方麵,路明也準備使用華國的預警機引導作戰。
未雨綢繆的情況下,轉變空軍體係,從蘇係過渡到華係就很有必要性了。
稍微有些麻煩的是,殲滅11b的出現,可能會稍微造成國內的一些疑惑和困擾。不過這些問題也不大,殲11b本身就是仿製蘇27的,多個仿製版本和華國類似也說的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基於種種考慮,路明還是選擇了殲11b作為指揮官等級提升以前過渡的重型戰機。
路明購買了8架殲11b組成了一個戰鬥機中隊,華國的戰鬥機中隊和蘇係編製類似。都是小編製戰鬥機中隊,不像美係戰鬥機中隊戰機那麼多。
華係戰鬥機中隊的戰術也是偏向於蘇係戰術,畢竟戰機就是一直用蘇係戰機和編組。但是華係戰鬥機中隊戰術也有自己的獨到東西,尤其是配合預警機下的重型戰鬥機中隊戰術,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這些都是得益於長期高強度模擬對抗中,一點點摸索出來對抗美係戰鬥機中隊戰術,發展出自身的戰鬥機中隊戰術。不過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轉向華係戰鬥機是有前途的。而且克隆人飛行員本身就可以選擇灌輸各國空戰體係下的戰術。這才是路明空軍最大的優勢。
新增加的三個戰鬥力中隊飛機和全套設備隻用了2000萬係統資金,對於目前路明的經濟體係不構成很大的影響,就是打沒了繼續生產也就是了。
消耗戰中隻需要補充裸機,價格會很低一些,比如這次消耗的3架米格29戰機隻用了60萬係統資金。
未來和土耳其空軍的相互消耗也是集中在米格29這種前線戰機上,殲11b隻是擔任警戒和應急戰鬥上。在大規模空戰中,也是類似於殲16的定位,在後方發射中距空空導彈充當弓箭手。
未來係統升級以後,殲11b也不會浪費,可以升級到殲11bg,這比蘇27路線要強的多。殲11bg的水平,可以直接達到和f18e相當。
在全麵更新了空軍體係之後,路明的空軍可以真正和土耳其空軍爭奪製空權,形成空軍相互消耗的局麵。由於戰區上空在路明的控製區,土耳其的飛行員,基本上就是消耗品。
這種作戰消耗,路明估計隻要持續一段時間,土雞的毛就會被他扒光。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