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is武裝的攻勢失敗了,但是這給摩蘇爾守軍造成了極大的恐慌。
最終幾萬政府軍因為多種原因,被700名is武裝擊敗。
所以這兩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攻防,巷戰反而是次要的。
主要都集中在北部山區控製權的爭奪上。
總結一句話就是誰拿下了北部山區,誰就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
在南線的防守上,實際上也是有一個戰略焦點的。這個就是位於基爾庫克北部的阿勒通普庫裡市。
這個城市位於美軍向北進攻的節點上,扼守咽喉要道。
基爾庫克到埃爾比勒的2號公路和來自於蘇萊曼尼亞的公路彙集點就在這裡。
在南部地區的作戰,完全是無遮無擋。隻能靠著裝甲部隊的快速突破。
庫爾德武裝隻要控製了這座小城,直接掐斷了美軍快速突破的可能性。
看似平原地帶可以多條路徑進攻,但是在沒有拿下這個城市以前,美軍的步兵師是不敢繞過去直撲埃爾比勒城的。
畢竟北線沒決出勝負以前,拿下埃爾比勒也沒意義。
而且繞過阿勒通普庫裡市的後遺症是後勤補給線被切斷,這在戰術上就是一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南線另外一個戰略要點,正常是位於埃爾比勒南部70公裡的迪拜蓋。
這個是埃爾比勒的南部門戶城市。
但是由於路明防守要點實際上是蓋亞拉空軍基地,所以再把迪拜蓋當做門戶防守就不合適了。
兩者之間距離不過十幾公裡。真被對方打到迪拜蓋,隻要對方部署一個連的自行火炮,那麼蓋亞拉空軍基地就已經報廢了。
防守蓋亞拉空軍基地,戰線必須向前推進。
至少要為蓋亞拉空軍基地,打出80公裡的戰略縱深。
所以庫爾德風暴旅第二旅直接把防線推進到了基爾庫克西北部的拜哈桑市。
對於庫爾德武裝迅速搶占各大戰略要地,美軍實際上非常無奈。
雖然在基爾庫克第三師和第四師都有一部分旅級戰鬥隊先期抵達了。但是他們是快速部署過來的,很多補給工作還沒有做完。
他們沒辦法大規模出擊和庫爾德武裝爭奪拜哈桑的控製權,隻能眼睜睜的看看對方輕鬆擊潰is武裝,徹底控製拜哈桑。
至此,庫爾德武裝首先完成了戰役部署任務,搶占了多處戰略節點。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