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灣’戰艦的沉沒,造成了慘烈的損失。
全艦358名官兵,無一幸存。
所有人不是在爆炸中喪生,就是隨戰艦一同沉入了海底。
現在,‘喬治布什’航母戰鬥群,已經沒心情關注戰艦的損失了。
他們麵臨著更大的危險。
跟隨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潛艇一同前出的,是2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這兩艘攻擊型核潛艇也攜帶了40枚戰斧式巡航導彈。
他們本來是要等待第一批戰斧的打擊效果出來後,進行二次補射的。
但現在的形勢,已經讓航母戰鬥群,顧不了那麼多了。
不管第一波打擊是否成功,他們都要保證萬無一失。
而且,戰斧是可以在最後一個路徑點重新分配打擊目標的。他們也不怕打擊火力浪費。
在接到了上級打擊命令後,兩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再次打出了80枚戰斧導彈。
這些導彈形成了第二波打擊群。
俄亥俄巡航導彈核潛艇打出的308枚戰斧導彈,在經曆了50分鐘的飛行後,同樣進入了庫爾德防空區域內。
在戰斧群飛行的航線,不是在海上,就是在土耳其控製區上空。
在戰斧打擊群即將進入庫爾德境內之時,美軍在羅馬尼亞空軍基地起飛的f16戰機中隊和f15戰機中隊也靠近了庫爾德控製區領空。
相比於美海軍麵臨的窘迫,美空軍就顯得十分輕鬆。
他們很清楚,這次的進攻,空軍就是海軍的輔助。
美空軍對於這次進攻,顯得有些敷衍和糾結。
他們既希望海軍突破庫爾德防空體係,也不希望海軍突破庫爾德防空體係。
對於這次作戰,美空軍在庫爾德全境內,實施‘佯攻’。
在沙特等南部空軍基地,空軍起飛了上百架戰機。
南部戰機群看似龐大,實際對地攻擊的戰機,隻有一個中隊的f16。
他們也沒打算深入庫爾德防空網絡內部進行踹門進攻。
就是對庫爾德南部空軍進行牽製。
庫爾德空軍完全看透了美空軍的部署。
在蓋亞拉機場起飛的一個大中隊的殲16戰機和全部電子戰飛機,直奔土耳其中部空域集結。
在南部,庫爾德隻留下了一個中隊的殲16進行防空作戰,並在野戰機場起飛了48架米格29戰機配合。
現在的庫爾德南部地麵隻有2個s300防空旅和2個山毛櫸防空旅防守。
防空網十分虛弱,配合防空網的戰機數量也不多。
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突防機會。
但美空軍並沒有大規模突防的準備,錯過了這次進攻的最佳時機。
在土耳其中部空域,美空軍起飛了一個中隊f15戰機和2個中隊f16戰機。
他們派出了‘咆哮者’和‘羅盤呼叫’這對電子戰飛機組合,乾擾和壓製地麵防空係統。
目前庫爾德空軍可以一次性出擊的殲11b戰機,已經全部派往西部海域爭奪製空權。
馬拉蒂亞基地附近,隻有來自於蓋亞拉空軍基地的殲16戰鬥機中隊支援。
殲16戰機中隊和f15戰機中隊,在高空中進行相互牽製性的互射中距彈,相互蠶食對方空域,進而擴大高空的製空權。
低空的作戰形態,完全取決於高空的勝負。
美空軍和庫爾德空軍在高空區域,都有大量專業的電子戰飛機在執行乾擾任務。
這些飛行在高空的電子戰飛機,自上而下的對低空形成電子戰乾擾。
在‘羅盤呼叫’的壓製下,米格29的通訊受到了極大的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