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政變,讓巴列維王朝再次掌握權力。
重新掌權的巴列維覺得,隻要按時繳納保護費,維護好自己同爸爸和爺爺的關係。
那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統治德黑蘭。
這樣的結果就是,巴列維徹底放飛自我,再也不顧及民意和民生。
這種放飛自我的統治,是非常可怕的。
在這之後,德黑蘭民眾對於助紂為虐的華盛頓政府,恨到了骨頭裡。
他們覺得華盛頓嘴上喊著民主,實際上罔顧民主。
為了掠奪德黑蘭,不惜維持暴虐的巴列維王朝。
在這之後,巴列維王朝的倒行逆施,背鍋的實際上都是華盛頓政府。
忍無可忍的德黑蘭民眾爆發了伊斯蘭革命。
他們在打翻了巴列維王朝後,矛頭直指華盛頓政府。
隨後,德黑蘭爆發了人質事件。讓華盛頓政府和德黑蘭政府的關係,徹底走入了死角。
而霍梅尼上台後,提出了令人震驚的‘兩個不要’。
徹底的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
“兩個不要”,就是不要東方‘社會’,也不要西方‘自由’,隻要伊斯蘭革命。
這就非常可怕了。
在冷戰背景下,霍梅尼的綱領,等於樹立了一個第三極。
這可比卡上校的輸出五流氓,可怕多了。
尤其是輸出伊斯蘭革命,徹底的擾亂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
原本三國還能維持麵平衡,各自過日子。
但霍梅尼的輸出伊斯蘭革命,直接踹在兩國的腰眼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沙特的什葉派人數不多,也就百分之十。
但這百分之十,可都是集中在產油大省,東方省。
霍梅尼的輸出伊斯蘭革命,直接造成了東方省起義。
而伊拉克,什葉派占據百分之五十,但當時執政的卻是遜尼派的複興黨。
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直接擺出一副踹翻兩國的架勢,直接引爆了兩伊戰爭。
基於德黑蘭政府的曆史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
華盛頓政府隻能在沙特和德黑蘭之間二選一。
正是因為德黑蘭政府的意識形態問題,曆代的二哥,總是有意識的保住德黑蘭政府。
尤其是華盛頓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集齊了兩國卡片後,保德黑蘭政府的意識形態不被推翻,維持一個二選一的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
隻有這樣,才能不讓華盛頓集齊三國卡片,形成控製整個中東的戰略基本盤。
而路明麾下的庫爾德武裝崛起,已經把中東的戰略基本盤徹底打翻。
庫爾德武裝橫跨三國,相當於一個全新的中東戰略棋局。
華盛頓政府對庫爾德政府的看法,就是把這個團體看做是老二和老三聯手掀桌子的行為。
所以華盛頓政府才反複出現戰略搖擺。
對於上桌子的棋手來說,棋子不管是誰創造的,都是共用的。
今天你可以用,明天我也可以用。
在這個棋局上,華盛頓政府想限製庫爾德武裝,選擇是非常少的。
德黑蘭基於曆史和意識形態問題,不能選擇。
如果選擇了,必然和沙特離心離德。
那麼,這個問題就簡單了。
在庫爾德打殘了土耳其之後,唯一能限製庫爾德人的隻有拉卡政府。
華盛頓政府想要限製庫爾德政府繼續膨脹,隻能咬牙和拉卡政府合作。
用拉卡政府,形成兩伊格局。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兩個政權發生一場像兩伊戰爭一樣同歸於儘戰鬥。
而華盛頓政府麵臨的戰略選擇,正是路明分家的目的。
他已經在戰略上,挖好了大坑。
坐等華盛頓政府,去跳。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