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
來自於歐洲的聯軍重裝部隊開始在吉達港登陸,並向利雅德進軍。
歐洲各國除了派出了各自的精銳部隊部隊加入戰鬥以外,各自調動了大量防空部隊進入吉達港,準備在吉達港和利雅德之間建立起密集的區域防空體係。
這些聯軍部隊防空部隊的裝備五花八門,但在北約的體係下,也努力的嘗試結合在一起作戰。
在這個時空,由於拉卡和庫爾德崛起對歐洲造成了強烈的威脅,柏林的天空之盾協議直接破產,也可以說是由巴黎發起了新版本的天空之盾協議。
協議直接摒棄了采用柏林irist係統,轉而直接采用巴黎、羅馬共享技術的曼巴係統。
如此,巴黎倡導的天空之盾協議反而在華盛頓和巴黎的相互妥協下,達成了新的平衡。
在協議的框架內,曼巴係統、“愛國者”係列導彈以及華盛頓和特拉維夫聯合研製的“箭3”導彈係統為主體,共同構建高、中、低三層防禦體係,以強化歐洲防空反導能力。
至於柏林的irist係統,隻能作為天空之盾協議的補充而存在。
這些老炮能罕見的形成合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他們擁有的技術五花八門,各自也有點技術基礎。
想法多了,也有技術去實施,自然就各自玩自己的。
況且,這裡麵還有一個半攪屎棍在搞聯合開發,背後弄一些手段。
種種原因下來,這些老炮的防空體係發展之路相當坎坷。
就一個中程防空係統來說,巴黎和羅馬搞曼巴係統,柏林搞irist係統,倫敦始終抱著天劍和海毒蛇自己玩,哪怕是挪威也搞出一套nasasiii係統。
他們都有一顆不甘於寂寞的心,在防空體係上既想保持獨立性,又想通過北約框架實現情報共享與火力協同,形成多層次、跨區域的聯合防禦網絡。
簡單的說,就是都想在北約體係下,各自玩自己的東西。
這次協同部署在利雅德地區形成密集的防空網絡,就是對巴黎版天空之盾協議的一次實戰檢驗。
……
吉達多國部隊指揮部。
美軍四星上將沃特爾作為這次聯軍的指揮官,正對著電子地圖愁眉不展。
在他的周圍,各國的聯軍將領同樣麵色陰沉。
戰場的形勢看似在朝著對多國部隊有利的趨勢發展,但拉卡政府的反應讓一眾將領十分擔憂。
麵對美軍和老炮聯軍進入利雅德腹地,拉卡政府無動於衷,他們既沒有反擊,也沒有大規模出動空軍趁著聯軍立足未穩突擊。
這種無所謂的態度,讓他們感到非常驚悚。
前線的炮擊並沒有減弱的趨勢,拉卡政府軍也沒有任何慌張,仿佛聯軍並沒有切斷南部集團軍的補給線。
突然,一陣急促的通訊鈴聲打斷了他的沉思。
“將軍,拉卡政府南部集團軍的補給線並沒有被切斷,阿布紮比鐵路和公路正在向南部集團軍輸送大量的物資。”
沃特爾聞言頓時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心中的憂慮也隨之而去。
他急速走到地圖前,對著指揮部內的一眾將領大笑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拉卡政府在阿布紮比儲備了大量的軍事物資!”
眾人聞言,氣氛瞬間也活絡了起來。
“這樣就合理了,拉卡政府軍不著急沒關係,我們也不著急。現在,就看誰能消耗過誰!”
沃特爾點點頭,沉聲說道。
“既然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拿下利雅德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