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混戰,造成了十幾名記者當場死亡,當各國記者從混亂的聯軍陣地撤離,,將那些沾染著硝煙與血淚的報道公之於眾時,整個西方世界仿佛被投入了一顆驚雷。
倫敦《泰晤士報》的頭版用黑底白字印著“煉獄圍城:聯軍士兵的搶奪與記者的鮮血”,配圖裡,一名巴黎記者倒在街邊,相機鏡頭被流彈擊碎。
柏林《世界報》則以“被遺忘的英雄?不,是失控的戰場”為題,詳細記錄了戰地記者目睹的混亂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線電視新聞網、bbc……
這些報道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在歐洲民眾中掀起滔天巨浪。在巴黎協和廣場,數百名民眾舉著“停止戰爭,接孩子們回家”的標語牌靜坐,其中一位母親舉著兒子的士兵照片,聲音嘶啞地對著鏡頭哭訴:“我送他去前線是為了守護和平,不是讓他在戰壕裡為一塊麵包廝殺,更不是讓他成為政府錯誤決策的犧牲品!”
華爾街,抗議人群從清晨聚集到深夜,有人焚燒象征戰爭的迷彩服,有人分發印有“被圍士兵需要救援,而非更多彈藥”的傳單,連平日裡支持政府軍事行動的保守派選民,也在采訪中坦言“無法接受士兵在前線過著非人的生活,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勝利”。
民眾的擔憂很快轉化為對政府的強烈不滿。在華盛頓、紐約、舊金山等城市接連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抗議者衝擊政府機構,要求政府公開被圍聯軍的真實傷亡與物資儲備情況。
在華盛頓,一場緊急召開質詢會議,反對黨議員拿著記者拍攝的聯軍搶奪物資視頻,質問政府“為何前線士兵要靠掠奪生存?為何記者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多個州的民眾發起聯名請願,要求政府立即與交戰方談判,優先撤離被圍聯軍士兵。
甚至有部分執政黨議員因“無法忍受政府對前線危機的漠視”,宣布退出執政黨。
隨著反戰浪潮席卷西方世界,各國政府不得不直麵民眾的訴求。
倫敦政府在緊急電視講話中承諾,將增派軍用運輸機向被圍陣地空投物資,並成立專項小組與國際紅十字會合作,協商安全撤離記者與傷員。
巴黎政府則表示,決定暫時擱置進攻計劃,將軍事行動重心轉向“保障被圍士兵基本生存需求”。
柏林、馬德裡、華沙等國更是向安理會提交議案,呼籲拉卡政府“人道主義停火”,為聯軍撤離開辟安全通道。
然而,政府的處理方案並不能讓民眾滿意,他們的擔憂並未完全消散。
在紐約的一家咖啡館裡,幾位市民指著報紙上聯軍士兵疲憊不堪的照片,低聲議論著。
“就算拉卡政府同意開始救援,那些被困在戰壕裡的士兵,還能等到回家的那天嗎?”
“這次的報道隻是冰山一角,誰知道前線還有多少我們沒看到的苦難?”
……
阿曼東部的沙漠戈壁上,揚起的黃沙裹著零星的槍聲,將美軍殘餘部隊的撤退之路染成一片灰黃。
一輛輛軍用悍馬的油箱早已見底,士兵們背著空空的戰術背包,腳步踉蹌地朝著海岸線方向挪動——連續三天沒有充足的飲用水,有人嘴唇乾裂得滲出血絲,有人甚至倒在沙堆裡再也沒能站起來。
通訊兵反複調試著電台,卻隻能聽到滋滋的電流聲,身後的追兵還在逼近,而海岸線那頭,本該接應他們的美軍艦船,卻遲遲沒有出現在視野裡。
“中尉,望遠鏡裡沒看到我們的船!”
一名士兵沙啞著嗓子喊道。
被稱作中尉的軍官接過望遠鏡,鏡片裡隻有無邊無際的蔚藍海麵,以及遠處隱約可見的拉卡海軍巡邏艦輪廓——那些灰色的艦船像一道鐵牆,將阿曼海岸線牢牢封鎖,彆說美軍的運輸艦,就連小型快艇都無法靠近。
“華盛頓那邊說,會以人道主義名義派船送糧食和水。”
中尉放下望遠鏡,聲音裡滿是無奈。
“再等等,應該快到了。”
就在士兵們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等待時,遠處的海麵上終於出現了一艘貨輪的身影。
船身印著巴拿馬國旗,甲板上堆著印著“國際紅十字會”標識的箱子,緩慢地朝著阿曼海岸線駛來。
可還沒等貨輪靠近,兩艘拉卡海軍的巡邏艦就迅速圍了上去,艦上的高音喇叭傳出冰冷的警告:“巴拿馬籍貨輪‘聖瑪利亞號’,立即停船接受檢查!否則將采取強製措施!”
貨輪的速度漸漸放緩,拉卡士兵乘坐衝鋒舟迅速靠近,帶著黑色頭盔的士兵們端著槍,踩著船舷的軟梯登上貨輪甲板。
“我們是運送人道主義物資的,有國際紅十字會的證明!”
貨輪船長急忙拿出文件,試圖阻攔士兵們的檢查。
但拉卡士兵根本不為所動,領頭的軍官揮了揮手,士兵們立刻開始逐一檢查甲板上的箱子。
“報告!這些箱子裡有問題!”一名士兵突然喊道。眾人圍過去一看,原本印著“飲用水”的箱子被撬開後,裡麵根本沒有瓶裝水,而是整齊碼放的突擊步槍子彈。
“人道主義物資?”拉卡軍官冷笑一聲,一把奪過船長手裡的文件,狠狠摔在甲板上。
“用紅十字會的箱子裝軍火,你們當我們是傻子?”
船長臉色慘白,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隻能看著拉卡士兵將船上的船員控製起來,在貨輪的桅杆上掛上“被扣”的紅色標識。
“立即向總部彙報,巴拿馬籍貨輪‘聖瑪利亞號’涉嫌運輸軍事物資,已被我方扣押。”
拉卡軍官對著對講機說道,目光掃過甲板上的軍火,眼神愈發冰冷。
遠處的阿曼海岸線上,美軍士兵們眼睜睜看著貨輪被拉卡海軍帶走,最後的希望徹底破滅。
喜歡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請大家收藏:()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