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決定,並不會因著小朋友的不情願而改變。
大名楊繼宗小名石頭的小朋友,虛六歲就握上兒童用的毛筆開始描紅。
日子就在石頭一張張廢掉的鬼畫符中翻篇。
臘八粥剛喝完,仿佛一眨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三。
俗話說“民三官四”,這天吃完早飯後,楊遠信領著一家大小祭灶。
灶王爺的神像放在廚房,兩邊貼著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
當家媳婦李水仙放上了三個酒杯,現開一瓶清露大曲倒了進去。
然後擺了一盤白麵餑餑,一盤炒豆子,一盤乾草,還有一盤糖瓜。
豆子和乾草是給灶王爺騎的馬備的,而糖瓜則是為了讓灶王爺吃飽吃好把嘴給粘上,讓他年底上天述職的時候,說不出來這家的壞話。
該供的供上,楊遠信舉著香在心裡嘀咕的什麼,大家都不知道。
等結束之後,紅妞眼巴巴看著糖瓜,求助的看向石頭。
石頭哄妹妹:“等把灶神爺送上天,糖瓜就能吃了。”
看著小閨女的饞樣兒,楊福平捅咕下弟弟:“去去,把糖瓜端出來跟他倆分著吃去。”
分吃好吃的,這簡直是楊福安最喜歡乾的事兒了,沒有之一。
於是高高興興去堂屋的櫃子裡端出來個小筐,裡麵放著三個圓滾滾的糖瓜,一下子吸引了兄妹倆的目光。
按照石頭的強烈願望,不能敲開,一人抱一個去胡同玩去了。
楊福安自覺已經長大了,老老實實的敲開了分給大家夥一人一塊兒。
楊遠信笑咪咪的看著小兒子,看這樣兒誰也看不出來人不太聰明的樣兒。
劉翠芬逗他:“福安,這會兒估計灶王爺還沒甜上嘴呢,看見你先吃會不會生氣。”
楊福安機靈的從自己的那一塊兒上掰下一點兒放進了供盤了:“灶王爺先吃!”
劉翠芬哈哈一下,把自己那塊兒也塞給了小叔子:“嫂子不喜歡吃甜的,福安吃,多吃點兒能變聰明!”
楊福安笑著點頭,往嘴裡塞了一口,嚼嚼嚼嚼的還想說話,發現嘴都張不開。
等嘴裡那口咽下去後跑他爹跟前表示:“我試過了,今年的糖瓜特彆黏!”
楊遠信明了他的未儘之言,拍了拍兒子的手臂:“行,我知道了,福安出去看著你侄子侄女,彆讓他們被人搶了糖瓜!”
楊福安把手裡剩的往嘴裡一塞,就聽話的去胡同裡找人。
楊遠信扭頭問楊福平:“你們糧店怎麼說?明兒就不用上工了吧?”
按常理來說,都是過完小年關門,等到年後過完初五,有甚者過完十五才開門。
楊福平把自己手裡的那塊兒糖瓜掰下來一大半順手塞給了媳婦,自己一小點兒一小點兒的吃,倒也不耽誤說話:“今年到現在還沒接到放假的通知呢,一會兒我還得去轉悠下,看看東家怎麼說。”
楊遠信也有點兒鬨不明白這日子,上頭讓過新曆年也過了,總不能不讓老百姓過春節吧。
遲疑下問道:“有新規定了,又不讓過年?”
楊福平不屑道:“瞎,早些年這麼叫成功過嘛,我琢磨著可能是衛東家讓錢蒙了心了,想讓多乾幾天。等我一會兒去店裡,跟老錢商量下,日子再不好過,也不能不過年。”
爺倆正說著,就聽到石頭抽抽搭搭的跟在楊福安後麵進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