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的四九城,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除了家裡添個茅房沒有被批準,其他的東西,從正月忙活到陽春三月,基本也都收拾好了。
院裡廢棄的那口水井,在連著兩天泛著油花的白菜熬粉條,跟管飽的玉米麵兒窩頭的份上,淘井的師傅,生生又給往下挖了三四米。
連砌井壁的磚頭,都是兩個師傅自己從皇城根下麵淘換出來的。
活乾的漂漂亮亮的。
當然最後工錢,李水仙也給的高高的!
水澄清之後,比著楊遠信早年的記憶裡,好像好了不少。
雖說還是澀口,可加白礬沉澱,靜置後取上層水燒開,倒也勉強也能入口,偶爾真應下急,想來是沒什麼大礙。
西廂房的地窖,被整整齊齊的碼上了二三百斤的臘肉、風雞、風鴨、臘魚、甚至於還有兩條雲腿兒。
實在是南貨鋪子這回的火腿兒品相太漂亮了,楊福平沒忍住,給帶回了家。
棺材裡的大洋沒動,小金魚花出去了五六根兒。
楊福平倒是沒那麼大的購物欲望,從來沒有要把地窖裝滿的想法。
粗略估摸著差不多,就不準備再買了。
折騰完這些個死物,又開始折騰活物。
楊福平給錢媽找了個新活,他從菜市場裡買了幾隻小雞仔兒,還跟賣菜的約好,每月給幾個大子兒,讓人幫忙收集點兒菜葉子菜梗子什麼的。
桃花灼灼的時候,還活著的七隻小雞仔兒,已經紮出了硬翅,褪去了黃毛。
一隻隻的是公是母已經不需要掰著腿看了。
於是乎,等到棉襖換夾襖,夾襖換單衣的之後,連著隔壁林老師家也睡不成懶覺了。
每天天蒙蒙亮,就聽見三隻小公雞打鳴,帶著種有今天沒明天的氣勢。
一視同仁,誰也睡不成懶覺。
隻錢媽跟倆孩子除外。
自打公雞開始上班之後,錢媽每天睡的踏踏實實,再也不用惦記睡過了頭的事兒。
至於石頭跟紅妞倆人,天上打雷都不醒的孩子,三隻公雞這種小場麵,絲毫不影響睡眠質量。
雞窩就搭在西廂房跟倒座房之間的夾道裡麵。
主要是養雞太味兒!
李水仙看見小雞進家的第一天,歎了口氣。
隨後就積極的開始給小雞喂食,等到小雞下第一顆蛋的時候。
半點兒不情願也看不到了。
在知道農曆八月,這三隻小公雞其中一隻可以下鍋洗熱水澡之後,石頭也不想著玩兒了,每天跟鄰居林老師家的小三兒一起給雞找蚯蚓,或者小蟲子之類的。
是的,林老師家也有樣兒學樣兒養了三隻母雞一隻公雞。
沒養那麼多,主要是因為,雞也要吃糧食,不然長不好。
這年頭,人都吃不飽,哪有那麼多多餘的糧食喂雞。
李水仙跟兒媳婦說小話:“估計是那什麼洋莓果沒少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