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幾天,家裡的氣氛都有點兒怪怪的。
自個兒親爹帶著女婿逛八大胡同。
劉翠芬想起來就臊的慌。
楊遠信兩口子從兒子嘴裡知道的事情的始末,隻要兒媳婦沒有說的過分,就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人家親父女的事兒,說多了招埋怨。
就是這份體貼,讓劉老爺子更尷尬了。
倒是不埋怨福平,那麼點兒怨氣全衝著兒子去了。
加上時不時的炮響,一不小心又撲了一腦袋灰。
劉老爺子一大早的提了個建議:“快過年了,咱們一家子去洗個澡吧。”
劉翠芬嘴比腦子快:“還去一品香?”
劉老爺子怒視楊福平,這破孩子,怎麼連地點都猜出來了。
楊遠信忙緩和氣氛:“應該的應該的,這要過年了,總得乾乾淨淨的。
咱們都去,連著兩個小的一起!”
小鎖跟小柱不明白是個什麼意思,可不影響倆人湊熱鬨。
笑的嘎嘎嘎嘎,指著大門跟劉翠芬說:“出氣去)!”
劉翠芬不偏不倚捏捏倆兒子的小鼻子:“就你倆嘴會說!”
倆主婦開始收拾東西,茶葉得帶上點兒。
看著幾個小孩兒,點心也得帶上點兒。
李水仙看著收拾出來的一小堆東西,跟兒媳婦打趣道:“咱也當一回“澡膩子”!”
劉翠芬湊趣道:“那還少個飯盒!”
娘倆一起哈哈大笑。
被楊遠信催道:“收拾好了嗎?再不走就不是頭湯了!”
於是乎一大早的全家出動,石頭使勁兒瞅林老師家門,可惜走出胡同了,也沒聽見有動靜,應該說,胡同裡沒一個人看到。
四九城裡澡堂子一直都挺多。
鼎盛時期在四九城,有數百家之多。
不過澡堂子規模大小不一,檔次也分三六九等。
有“官塘”,““盆塘”和“池塘”之分。
上到高官顯貴,下到貧民百姓,
幾乎人人都愛這澡堂子。
平民百姓最常去的“官塘”和““盆塘”。
裡邊躺椅、茶具等等設施齊全。
一些個家裡有點兒閒錢的爺們兒,有事沒事就愛上茶館裡泡著去。
等從茶館出來了也不閒著,得上澡堂子裡接著泡。
出了茶館進澡堂子,這叫裡外涮!
今兒老楊家全員出動,去的就是一處“官塘”名字也不起了,省的對號入住)。
當然這處“官塘”不叫清華園。
“清華園”是一處“官塘”的名字,有個段子叫北京人都是“清華”出來的。
郭德綱:“我是清華出來的!”
於謙:“您那是澡堂子裡出來的!”)
剛一進門,門口撩高的夥計就認出了楊遠信:“呦,這不是楊掌櫃的嘛,茲是有些日子沒來了。您快請!”
連說了好幾個請,才把老楊家的大部隊給全讓了進去。
又有夥計分男女給引到了對應的門去。
對李水仙婆媳而言,外麵兒喊的什麼革新啊,進步啊,什麼打破藩籬啊都像天上的雲一樣,老飄忽。
最實用的就是官塘裡麵終於設了女賓部。
把三個小子往親爹親老子還有姥爺手裡一塞,三人一身輕鬆的進去泡澡了。
楊福平這邊兒,眼睜睜的看著兩個爹肩並肩去溫度適宜的小池子泡澡。
他坐在小床的白毛巾上,跟兩個剝成光豬樣兒的小子大眼兒瞪小眼兒。
福安不想等他哥,反正也跑不了帶一個小侄子,於是脫完了之後,隨手抓了個小子扛到脖子上就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