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將信將疑:“有這個風聲,說不定就是為了打個前站。
算了算了,事到臨頭再說吧。
今兒就是不睡了,也於事無補。”
楊福平讚同的點點頭,胳膊擰不過大腿,事出來再說吧。
倆事兒說的都是長遠。
眼巴前還有個事兒要解決,楊福平問道:“林老師,咱們家這回換了多少新幣?”
林老師去看媳婦。
呂嬸子挽下頭發想了下:“官麵兒上跟私底下加一起,換了四五千,怎麼了?福平你要用錢,多少你說個數!”
楊福平笑道:“彆人不知道,嬸子你還不知道嗎?
一個冬天光暖房的紅莓果都分給我們家百十塊大洋。
這才過去幾天,借錢是不可能借錢,我就是想問下,換的新幣,你們預備存銀行嗎?”
林老師猶豫下點頭:“是有這個想法。剛開始也猶豫存還是不存。畢竟是新政府,還是新成立的銀行。
錢要是在手邊兒上,萬一有個什麼突然漲價,還能搶個時間差挽回下損失。
可要存進銀行裡,等取出來,估計又變成紙了。
這不這兩天學校老師,有去銀行存錢的,回來提起來個事兒。
我就早說這麼一半天兒的,明兒估計大家都知道了。
說是銀行推出來一種叫折實儲蓄的業務。
什麼叫折實儲蓄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講,你這個月存了100塊錢,能買多少的麵粉,如果月底市場上的物價變了,買同樣多的麵粉漲到了150塊錢,那麼到了月底你取錢的時候,還可以取出來150塊錢。
折實儲蓄是以通粉1斤,玉米麵1斤,五福布1尺三種定量的物價為1標準實物單位,每日掛牌公布。
這樣的話你的錢在銀行是不會受到損失的,而如果拿在自己手裡,錢是會貶值的。
存的是折實單位,而不是錢。”
楊福平問的仔細,聽完之後讚歎道:“這個法子好,這樣省得發了發了工資以後就趕快去采購物資,隻買需要的,其他錢存成這個折實儲蓄就行了。”
林老師點頭:“我跟你嬸子也這麼想的。對了福平,你們東家現如今一個月給開多少新幣?””
楊福平直搖頭:“三月還沒過完呢,得四月初才知道。
我聽老錢說,要麼發糧食,要麼發錢!估計頂天了幾百塊錢。”
該數據是推測出來的,民國時期,北大的助教月薪大約在100160塊大洋左右,而商鋪小管事兒的月薪大約二十到四十塊大洋;1949年3月入職北大的一名助教,發放新人民幣的月薪6000元,以此比例折算!)
林老師咂舌:“不少了,現如今的物價,你跟福安倆人的工錢,夠一家子嚼用了!我們學校說是發小米,我這個工齡,一個月也就不到二百斤小米,等發下來,還得想法換成玉米麵兒。
彆的不說,總比發紙票子拿手裡踏實!”
三人一起咧嘴笑,這是被法幣跟金圓券給嚇的不輕。
楊福平看著天色漸晚,又聊了兩句,適時的提出告辭。
今兒晚上,月亮沒那麼圓,可一點兒也不耽誤照亮。
林老師探頭看著楊福平進了家門,這才關門回屋。
回家躺到炕上,楊福平腦子裡被各種各樣的信息衝擊著,一時半會兒的難以入眠。
身旁睡的呼呼的兩個小崽兒,還有一旁發出細細齁聲的媳婦。
仿佛成了一張濾網,過濾了紛雜世事,讓楊福平慢慢的進入了夢鄉。
喜歡活在民國當順民請大家收藏:()活在民國當順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