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仙婆媳的想法挺美好,可現實來了當頭一棒。
除了能找到洗盤子洗衣服的活兒。
其他的工作根本找不到。
楊福平咂麼下嘴感慨:“乾啥都要工作經驗啊!”
李水仙掰手指頭:“我倒不是乾不了,可那活兒吧,時間長,還給不了幾個錢兒。
說點兒不好聽的,連我自個兒一天的嚼穀都掙不出來!”
這倒是實話,老楊家的夥食,在當下來說,頂得上個大學教授的水平了。
楊福平安慰道:“不急不急,就是找到了,一時半會兒也沒工夫去。
家裡兩個小的拴著腿兒呢。
等他們都能送學校了,你再發愁也不遲。”
白天安撫完他娘,晚上還得身體力行的安慰媳婦:“你在家跟著娘多學點兒字兒,寬備窄用。
等孩子能脫手了,我也幫你瞅瞅有什麼合適的工作。
再說了,我媳婦這麼聰明的人,就是沒有工作經驗,那乾起活兒來也是一點就通!”
劉翠芬聽著順耳,一巴掌拍下楊福平作亂的手:“當家的,你說的對!既然如此,就不能再弄出孩子了!不然我哪年才能出去工作!”
楊福平頓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很快,小兩口就顧不上炕上那點兒事兒了。
剛過半個月,老錢這頭還沒信兒的時候。
市麵上糧價又起了波動。
壞消息,糧價又漲了。
好消息,楊福平供職的糧店被接管了,糧食不讓漲價!
1949年4月18至25日,平漢線糧價高,來源不暢,導致北平糧食外流。此時,一些私營糧商借機哄抬糧價,北平糧食漲價風持續了8天。)
第一天,知道消息的人還不多。
第二天,糧店幾乎被包圍了。
楊福平當機立斷,又使出了限量的法寶,對著一張張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麵孔,苦口婆心道:“街坊鄰居老少爺們兒,咱這糧店也是開了幾十年的老店。
來買糧食的基本都是前後胡同住著。
您說我要是不限量,前麵兒來個臉生的,一口氣把糧食包圓兒了。
排後頭的老少爺們兒同意嗎?”
隊伍雖說排的歪歪扭扭,可答案是異口同聲的:“不同意!堅決不同意!”
楊福平把選擇權交給群眾:“咱們得相信政府,糧價波動隻是一時的,您要真是一口氣買了百十斤回家,過幾天糧價降了咋整?
要是媳婦一拍腦袋買的,估計回家得挨頓老拳。
要是爺們一上頭買的,估計過幾天臉得撓開花。
您尋思我說的對不對!
現在咱們商量下,限量是二十斤合適還是三十斤合適?
這可不算少了,家裡人口少的,都能吃上十來天了!”
人群立馬就嗡嗡了起來。
這會兒被小孫趕過去叫來軍管會的同誌才從後門擠進來。
剛剛在外圍已經聽到了楊福平的處理方式,一顆怦怦跳的心平穩了不少。
他是真怕有人哄搶糧店!
為了不影響楊福平發揮,這位麵熟的男同誌,擺手示意小孫不要吭聲,自己默默的站在楊福平身後不遠處。
看著他處理這次的風波。
等的不到兩分鐘,大娘們先開了口:“三十斤不行!咱這就沒有小家口的人家!最少五十斤!”
這話三三兩兩的說了之後,附和的人也多了起來。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楊福平也豪爽:“既然列位都商量好了,我也不敗興,既然說了五十斤,那五十就五十!
街麵上的人家我不說認全活了,也差不多認個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