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之後的女人,如何平衡娘家與婆家的利益關係,一直都是個難題。
好在李水仙跟兒媳婦現如今都沒這個煩惱。
倆人現如今也算是職業女性,每周一天的休息日,湊在一起給寶根兒做棉鞋跟棉襖棉褲。
四九城的雪下的早。
第一場雪後沒幾天,征兵的消息也貼了出來。
隔壁林老師家的老二也想去,背著林老師去了報名處,可惜被拒絕了。
被排隊的爺們兒給和善的勸了回來:“還沒輪到你呢,先在家吃兩年安生茶飯長長個兒再說!!!”
登記的誌願軍笑的也很收斂。
林家老二很是不高興,回家之後拉著臉,飯都少吃了一碗。
孩子的事兒,父母總是最後一個知道。
楊遠信在征兵處維持秩序,見狀回頭跟林老師告了一狀!
十五歲的少年人,熱血上頭的時候什麼都能乾的出來。
彆悄悄自個兒跟部隊跑了!
林老師不愧是資深教育工作者。
跟老二來了場男人之間的推心置腹:“懷瑾,有愛國之心是對的,但也要看清楚,你上戰場是拖後腿的,還是去為國效力。
等明年,你要還有這想法,隻要你個頭高點兒,就先去民兵隊鍛煉鍛煉。
總不能這會兒上了戰場迎著子彈現學拉栓吧!
再說了,在前線打子彈是愛國,在後方造子彈也一樣是愛國。
你好好學,等以後考上大學去學怎麼造槍支子彈,以後咱們的戰士,用上你造的武器,打退那些個豺狼虎豹,打的他們聞風喪膽,再也不敢來咱們的地盤兒上撒野!
而且,真到了需要連你們都上戰場的時候,當老的肯定也不會往後縮!”
林老二想通了,為了長個,中午乾了三碗飯!
雖說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可加上這回征兵被拒的後遺症,就挺費糧食。
林老師趁著晚上吃完飯來福平家串門:“家裡兩個大小夥子,吃飯真是遭不住,福平呐,明兒下班的時候幫我捎點糧食回來,白麵跟玉米麵兒都各來上五十斤。”
楊福平點頭應了下來:“你們家倆孩子這會兒飯量才上來就不錯啦。
我爹說我跟福安,基本都是一變聲就換上了大碗。”
雖說鄰居處的不錯,可楊福平也醜話說到前頭:“糧價兒這半年多可漲的夠嗆!林叔,您不多買點兒?”
林老師問了下價格,於是決定,少買點兒:“那就一樣二十斤吧!”
楊福平也不勸,這麼多年鄰居處著,林老師家絕對存的有糧食,當初自個兒還幫忙買過一批,這會兒再買,隻能說過日子未雨綢繆唄。
林老師家這會兒可算不上生活困難了。
玉娟妹子,正經的初級中學畢業,算盤打的脆生著呢,那會兒上學教!)現如今進了棉紡廠當會計,當然是之一!
呂嬸子,憑著資深女中的畢業證,去了報社專門乾校對。
就剩下兩個吃閒飯的,老二現如今也有了自個的奮鬥方向,就剩下小三兒,天天還傻樂嗬。
俗話說憨人有憨福。
可無知卻也限製著人的煩惱,楊福平看了眼天天笑容清澈的弟弟。
頭一次有點兒猶豫,強求弟弟開智這件事兒。
不過林老師的話打斷了他一時的遊豫不定:“福平,咱們糧食儲備還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