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不大,一句話落地,仨人都站到了跟前兒,好奇的打量著新來的這位男同誌。
新同誌目測約莫四十出頭,個頭不高,眼睛不大,第一印象就是個瘦,瘦的顴骨高聳,骨節突出。
不過這人性子還好,站著大大方方的讓人打量。
楊福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左大哥,你給大家介紹下自己情況吧。”
這位左大哥未語先笑:“我叫左滿倉,今年虛四十二了。家裡一個老婆,一兒兩女。嗯,我們家老大,就是我兒子,現如今去朝鮮那塊兒打美國鬼子去了。
組織上照顧,幫我找了這份工作。
以後我一定好好乾,絕對不給大家夥兒拉後腿。”
楊福平當先鼓掌,這還是個英雄父親呐!
有個好的開頭,左滿倉很快的融入了集體生活。
老左同誌是個好同誌,這是小孫私下悄悄說的。
中午熱飯,都不用二平跟小孫輪流,人家估摸著時間,見縫插針的就生好爐子倒進去水。
熱了兩回之後,都不用看表,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把鍋端下來。
早上早早的到店,手腳麻利的開始收拾衛生,等乾到一半的時候,小孫跟二平才進門。
福平私下跟老左談心:“左大哥,不能大包大攬,慣的仨小的都快飄了。”
左滿倉憨厚的笑笑:“福安跟我兒子差不多大,小孫跟二平,也不比我兒子大幾歲,我看著他們仨,跟看小孩兒似的。
忍不住就多乾了點兒。
再說了乾這點兒活算什麼呐。
我以前在資本家的油廠上班兒,乾的活比這重的多的多!
上百斤的豆子,從卸車到榨油,全是我們自己來。
現如今就站在櫃台後麵估幾瓶子油,我拿這麼多工錢都愧的慌。”
福平沒辦法繼續談下去了,再多說幾句,襯得自個兒有些不夠積極。
老左的威望在初冬的小雪來臨時到達了頂峰。
後院的那片空地,讓他來回溜達了幾遍兒之後,提出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搭個小棚子,正經支個灶台。
不然這大冬天的,用個小爐子天天熱那麼兩個窩頭,天長日久的也不是個事兒。”
糧店是前店後倉庫的模式,店門朝北。
中間是個小院兒,院裡沒有廂房。
後門就開在小院兒的東牆靠倉庫的地方,平日裡糧食入庫什麼的,都是從這裡進去。
這樣一來,前廳的南牆跟後門所在東牆處就有個夾角。
離倉庫跟前麵賣糧食的地方都有一定的距離。
早年間還沒解放的時候,有個小棚子,庫裡放不下的時候,就會放點兒粗糧暫時過渡下。
現如今還有拔出來的幾根柱子在牆角放著。
楊福平琢磨下,倒也是個法子。
眼珠子一轉,跟左滿倉交代:“你先彆吱聲,我去局裡要點兒支援去!”
喜歡活在民國當順民請大家收藏:()活在民國當順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