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冷汗都下來了,恍然想起來,鶴明那孩子去軍中,原是頂了貴太妃家子孫的格。
這貴太妃當年家世低微,在京都鮮有人瞧得起。
王氏就很看不起這些泥腿子,偏偏貴太妃的兄長極為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後來太上皇給她兄長加官進爵,這才好了起來。
可在王氏心目中,始終是泥腿子,哪裡比得上他們這樣的勳貴。
後來貴太妃的兄長受傷,不能夠去軍中,就想著讓庶弟去。
明兒就是這樣把人頂走的,怪不得貴太妃態度是這樣。
“幸得娘娘誇讚,臣婦愧不敢受。”王氏腦子轉著彎,在想怎麼和她應對。
此時又惱怒起來,眼看著日頭漸起,怎的不讓人起來說話,好歹明兒也立了功,就是這麼對待功臣家眷嗎?
等來日明兒為她請了誥命,這些早就大勢已去的後宮妃嬪怎能再讓她受辱!
可權勢壓人,此時王氏還不得不低頭,也暗怪竇歲檀那丫頭怎麼不早早派人來疏通。
這個兒媳雖然木楞了一些,可這些迎來送往、人情世故是向來不會出錯的。
“不敢受你也受了,謝家臉皮之厚,想來是家學淵源。”貴太妃涼涼地看著她,說話卻毫不客氣的。
這位在太後在世的時候,都敢直接不給麵子,何況是她?
王氏更加呐呐不敢言,一時間都想不起來如何應答。
本來就鮮少與人應酬,現下隻知道請罪:“臣婦有罪......”
“哼,裝模作樣,既有罪,就在這裡反省一炷香的時間,走吧,彆讓我那好妹妹等急了。”貴太妃撫了撫自己的鳳釵,趾高氣揚地離去。
太上皇眼看著身體不太好了,新帝能留他一條命也是奇了。
貴太妃雖然以前就瞧不上昭太妃安居一隅的窩囊,但人家和新帝有舊,為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個安穩前程,也少不得要走動了。
再說了,太上皇要是不在了,她們爭來爭去有什麼用啊。
王氏跪了好一會兒,本來就有些難受,旁邊的小黃門卻當著站起來開始計時了。
卻也不敢多言,唯恐犯了忌諱。
等跪了一炷香起來,王氏已經是滿身流汗,妝容都花了,看東西都不太清楚了。
“老夫人,您快著點,昭太妃娘娘還等著呢。”小黃門適時提醒,宮中奴仆最會察言觀色,一看就知道這位老夫人是被整了。
但作為奴仆,最主要的就是在眼明心明和眼瞎耳聾之間把握好尺度。
比如此時,他就沒看見王氏發白的嘴唇,但規矩是要守的。
王氏也不敢露出不滿的神色,隻想著怎麼竇氏每次入宮都是平穩有序的,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
今天出門真該看看黃曆啊!
拖著沉重的步伐,來到壽寧宮外,已經全然有些撐不住了。
小黃門也離去,走之後還翻了個白眼,什麼朝廷新貴的母親,連打賞都不知道給,下回再也不攬這婦人的差事了!
出來接的是一個小宮女,看不出什麼表情:“老夫人您隨奴婢來,不過您要稍等,太妃娘娘待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