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侯馬世龍奉旨率軍前往北方巡邊之後第五天。
原本因年關將近,氣氛日漸和緩大明朝堂,突然接連炸響兩顆大雷,引起劇烈震動。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當朝上奏,將已壓了許久的官商勾結,私通倭寇,販賣軍需的案子,當著眾朝臣的麵給掀了出來。
此案一共牽扯地方官員三十七人,在京朝官員十七人,吏員商賈無算。
涉及金額已查實的就高達六十餘萬兩!
因受倭寇襲擾而死傷的百姓,一共四百九十三人,其中老幼者近半。
人證物證俱在,證據確鑿,真實公允,絕無半點虛假!
案件一出,舉眾嘩然。
特彆是皇位之上的朱元璋,更是直接震怒,大發雷霆,直接命毛驤立即捉拿涉案人等,無需再額外審問,依照大明律從重從嚴處置。
主事者,抄家滅族!
此言一出,當即便有官員反懟,認為如此重案大案,朝堂事先居然沒有收到一點風聲,其中肯定有鬼。
就算是真的,也不應該完全交由錦衣衛獨自處置。
更不應無需再審,直接動用重刑!
以法度穩妥之策,應交由三法司會同各部尚書、通政使及錦衣衛聯合會審,才能彰顯公正!
不使無辜之人無故蒙冤!
可這些官員卻根本來不及開口。
第二顆雷就緊接著炸了,監察禦史茹太素站了出來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折,僅是從厚度就能看得出,這份奏折至少有上萬字。
比婆娘的裹腳布都長!
在去除掉那些有的沒的之後,所說的事情便是空印案。
比起官商勾結,私通倭寇的案子,空印案顯然更加嚴重,波及更廣,京都地方整個天下!
接連兩個大雷毫無前奏的轟然炸響,把滿朝文武炸的是昏頭轉向,找不到一點反應的時間。
朱元璋也不可能會給他們間反應。
怒上加怒,火上澆油,朱元璋將能隨手拿到的所有東西,統統朝著吏部官員砸了下去。
並且當即下令,捉拿所有在京主印官員,押入昭獄交由錦衣衛審問。
還有各地前來京都,運送核算錢糧的地方官吏,也全都一並收押。
定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吏部尚書詹同,身為朝廷二品大員,主理吏部卻對此事一無所知,有失察之罪,降級一等,罰俸三年。
這是朝堂上的重臣們終於緩過來神。
皇上如此震怒,他們想要阻止顯然是不太可能。
但也正是因為皇上如此震怒,他們絕不能讓這兩件案子,全由錦衣衛去調查審訊。
官場向來講究的是人情世故,與光同塵,真讓錦衣衛這幫番子去查,誰能保證自己屁股底下乾淨?
而且隻要能把調查審訊之責要來,這兩件案子中牽扯的官員,也有的是辦法運作。
但是注定的,他們無論有什麼話,今天都隻能咽回到肚子裡。
被氣急了的朱元璋,眼中飽含怒火的望著下麵袞袞諸公。
痛心疾首……
而後直接甩袖離開,回去後宮,不給任何人說上一句話的機會。
這可如何是好?!
見朱元璋離開,一眾官員茫然無措,事情完全超出想象。
沒有一點準備,不給一點反應時間。
難道隻能眼睜睜看著錦衣衛全權負責這兩件大案!
但很快一些思維敏捷的官員,就想到辦法,皇上走了,但是太子還在啊!
以太子在皇上眼中的地位,他們或許還有機會,扭轉事情走向,爭取了一些調查審訊的權利。
頓時,一大群官員便圍住了太子朱標。
都是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苦口婆心,句句為朝廷著想的開始勸說。
朱標也是應景的裝出樣子,虛心受教,時不時的附和一下,對他們想法表示認同…………
又有誰能想到,剛才發生的一切。
其實大部分都他們圍著的朱標想出來的?
以朱元璋的脾氣,哪用的著多此一舉,非要這麼麻煩,用毛驤和監察禦史茹太素上折子揭發這兩件大案?
下旨捉拿,再多此一舉的調查審訊?
直接一刀全給砍了,才是他的習慣。
也不會在乎什麼名聲,會不會在史書上留一個暴君的名字,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狗屁東西。
如果能用刀子殺遍天下貪官,他若是遲疑那怕一秒他就不是朱元璋!
但是朱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