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被送走了。
不管他們有沒有聽懂宋濂的話,明白沒明白過來,事不可為,但可順勢而為。
宋濂坐在椅子上,讓侍女給自己倒了一杯新茶。
這一次喝起來沒有苦澀的味道,隻有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重開科舉分設南北兩榜取士。
從眼下來看,確實是對浙東一係,乃至整個南方官員一次重大的打擊。
族中原可以有十名官身子弟,現在隻剩下了五名。
是根本無法接受巨大損失!
可在宋濂的眼中,事情可不是隻能從眼下看的,應該放的遠一點,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
科舉就是科舉,以才學論高低。
但現在整個大明,若論文風之盛,哪裡能與浙東相媲美?
不過就是暫時少了一些名額罷了,他又不是這幾天就要死,浙東一係也不會過兩天就轟然倒塌!
優中選優不更有培養的價值?
而且宋濂還從這件事中,看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胡惟庸,中書右丞相胡惟庸!
朝堂中他的最大敵人,近期跳的是越來越高,手伸的是越來越長了,已經忘記了他隻是一介臣子。
也忘記了,他們的皇帝是從最底層殺出來的朱元璋!
想要一家獨大。
換成李善長來了,他也不敢生出這個念頭!
等吧,或許再過不久,就會有一把刀砍在他的腦袋上!
而他宋濂可就不一樣了,他是臣,朱元璋是君,君君臣臣,分的很清楚。
既然君要平衡那就給他平衡,然後慢慢等,等到新的不平衡出現,這朝堂依舊會有他們浙東的位置……
朝廷的動作很快。
今天早朝剛下旨重開科舉,中午便有無數匹快馬,朝著大明各地疾馳而去。
他們都接到了死命令。
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旨意傳到大明的每一個角落!
特彆是北方諸省,更是要萬無一失,每一個村落,每一戶人家都不能放過!
不過事情也並不是一帆風順。
大明京都應天府地處南方,距離浙東蘇杭非常之近。
旨意傳達到這些地方,速度自然也是最快,不過兩三天功夫,許多學子就得到了消息。
得知科舉重開先是狂喜。
寒窗苦讀數十載,如今終於有用武之地了,他們能夠參加科舉為國效力了!
可是看到後麵,分設兩榜取士的字眼,許多學子的心中紛紛湧出不同的感受。
有不滿的,有感慨的,有慶幸的……
更有包藏禍心之人,還試圖想要鼓動他人。
但才剛有動作,就立刻被當地的錦衣衛捉拿,抓到獄中一番折磨,接著又抓了好大一批。
再一再二不再三……
毛驤這次是真的發了狠,弄得所有錦衣衛,這段時間睡覺都睜著眼。
不管什麼事,隻要感覺不對就查,狠查!
而這些包藏禍心,運氣不好正好撞到槍口上。
如此的小風小浪幾次之後。
京都附近幾處要地,文風鼎盛之地,科舉之事徹底落了地。
沒有人再有其他的心思,隻想著要趕緊,趕快,抓緊時間。
這重開科舉的首次,時間定在了五月。
距離現在不過三個月多一些,再減去趕路溫習的時間,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甚至有些地方,在旨意傳下來的第二天,就開始動身前往京城,去早了沒關係,去晚了可能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
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又是數日。
快馬來報。
大明靖遠侯馬世龍,率凱旋之師歸京,現距京城應天府已不足兩百裡!
這一消息又一次引燃了朝堂。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紛紛站出來恭賀誇讚。
就連老軍侯們都搜腸刮肚的,整出來幾句能登大雅之堂的話,說的那叫一個認真那叫一個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