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店裡,看著堆成小山的服裝包裹,陳默長舒一口氣。
陳二狗用袖子抹了把額頭的汗,一屁股就坐在了包裹上。
成星海也累得氣喘籲籲的,他看向陳默問道:“小默哥,接下來怎麼辦?”
“你們先歇會兒,喝口水。”陳默對兩個累得直喘粗氣的小夥子說。
同時,陳默也在思考這個事兒。
他對於怎麼擺品實在是不擅長,雖然牛仔褲的受眾不分男女。
但是賣服裝整理這種事兒,可能還是得女人來細心一些。
想到這,陳默跟成星海招呼了一聲:“你們倆這兩天買套被褥,先湊合住著,我回家一趟,搬個救兵。”
“啊?”陳二狗一愣,沒明白陳默要乾啥。
成星海卻一下就反應了過來,連忙說:“哎,小默哥,把我媽也帶來吧,她現在天天在家也沒事兒乾,正好還能幫幫忙。”
“行!”陳默答應了一聲,轉身就走。
一天以後,陳默帶著成星海的母親方嬸子,溫亦雪還有大姐陳秀芝一起重返了陽城。
沒辦法,陳默現在隻能回去把溫亦雪跟大姐找來幫忙,家裡的孩子,暫時讓母親張嵐去縣城帶兩天。
有了娘子軍的加入,工作的節奏立刻變得不同。
溫亦雪心思縝密,負責拆包核對貨單;大姐手腳麻利帶著方嬸子,按照款式、顏色、尺碼進行分類整理。
陳默則帶著陳二狗和成星海,負責懸掛樣品、搬運貨物上架。
原本雜亂無章的局麵,很快變得井井有條。
折騰了五六天,默雪服飾,終於正式開門了。
陳默去複印社搞了厚厚一遝子傳單,帶著陳二狗跟成星海挨個集市發。
看到一個買衣服的就把傳單遞過去。
在1980年,陳默這麼開拓市場的舉動還是很超前的。
一時間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徐紅霞是個小商販,陽城本地人,今年二十一歲。
作為家裡的老大,底下還有弟弟妹妹,原本指望著她能接替父母進紡織廠工作。
沒成想,最後是弟弟妹妹頂了職端上了“鐵飯碗”。
她呢,啥也沒落著,但父母心裡總覺得有些虧欠,便把臨街的一不到七平米的間小鋪麵留給了她。
她媽心疼閨女,仗著在紡織廠乾了半輩子的老臉,時不時能從廠裡內部搞到一些處理的布頭、布匹,或是些有瑕疵但無大礙的零散布料。
徐紅霞就靠著家裡那台老式牌縫紉機,哢嗒哢嗒地,把這些布料變成一件件襯衫、褲子、裙子,掛在她那小小的鋪麵裡賣。
她的手巧,做的衣服合身,價格也實惠,一個月下來,倒也能賺個二三十塊錢,比許多在廠裡上班的學徒工掙的還多些,勉強能貼補家用,自己也能攢下一點。
但徐紅霞心裡還是不滿足。
她生在省城雙職工家庭,見過些世麵,知道自己做的這些衣服,樣式土氣,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老樣子。
她常聽人說起南方那邊的衣服新潮好看,心裡癢癢的,做夢都想去一趟南邊,親眼看看到底人家穿的是什麼,是怎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