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如刀_明末隱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糧價如刀(1 / 1)

天津衛的晨霧還未散儘,碼頭邊已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渾濁的海河泛著灰藍色的波光,岸邊的石階上、空地上,甚至連運糧馬車的車轅旁,都站滿了衣衫襤褸的百姓。他們大多裹著補丁摞補丁的棉襖,有的懷裡揣著布包,有的手裡攥著沉甸甸的碎銀子,還有的牽著孩子,眼神裡滿是焦急與期盼——昨夜“川東新軍低價放糧”的消息像長了翅膀,傳遍了天津衛的大街小巷,連周邊州縣的百姓都連夜趕路,隻為趕上這趟“救命糧”。

晨光剛從東邊的地平線探出頭,碼頭旁臨時搭建的糧鋪便“吱呀”一聲推開了木門。這糧鋪是用木板快速搭建的,屋頂鋪著油布,門前立著一根兩丈高的木杆,杆上掛著一塊巨大的木牌——木牌用朱紅漆寫著兩行大字,字體遒勁有力,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暹羅米,每石紋銀五錢;持蜀錦券者,每石四錢五!”

“老天爺!這米價…真就這麼便宜?您了沒瞅錯吧!彆是逗你玩呢!”人群中,一個穿著破爛棉襖的中年漢子最先失聲驚呼。他叫王二,是天津衛的碼頭挑夫,前幾日剛因為糧價太貴,把家裡唯一的棉被當了換糧。此刻他手裡舉著一個豁口的粗瓷破碗,碗沿還沾著昨夜的米湯痕跡,聲音帶著抑製不住的顫抖,眼睛死死盯著木牌上的數字,仿佛要把那行字看穿,“去年這時候,可著天津衛的糧鋪,哪有低於一兩的米?這五錢…介叫嘛事兒啊!比白菜價還便宜!”

“哼!介叫嘛?叫騙人!”一個尖酸的聲音突然從人群裡冒出來。說話的是個穿著綢緞馬褂的瘦子,袖口磨得發亮,卻刻意把衣襟敞開,露出裡麵的銀鏈子——他是本地糧商李三的賬房,昨夜得了主子吩咐,來這兒攪局。“諸位老鄉彆上當!川東那幫反賊能有好心?這米指不定是摻了沙子的陳米,或是用什麼邪門法子泡過的,吃了要拉肚子的!俺家主子說了,天下哪有白給的便宜,都是坑人的!”

這話一出,人群瞬間騷動起來。幾個本就猶豫的百姓往後退了退,小聲議論著“是啊,哪有這麼便宜的好事,彆是圈套”“彆真是假米,吃壞了肚子可咋整”。王二頓時急了,擼起袖子就衝瘦子喊道:“你放屁!俺昨兒就見著運米的船靠岸了,那米袋口子敞著,顆顆雪白,比你家主子賣的摻沙米強百倍!你是不是糧商派來的探子,怕俺們買了便宜米,斷了你們的財路?告訴你,今兒這便宜,俺們還就占定了!”

“你敢罵俺?”瘦子也急了,伸手就要推王二,“俺是好心提醒大夥兒,你倒好,幫著反賊說話!小心官府抓你去坐牢,讓你家娃子沒人管!”

“住手!”旁邊的老農張老漢拄著拐杖上前一步,擋在兩人中間。老人今年六十多歲,臉上布滿了溝壑縱橫的皺紋,下巴上的山羊胡沾著些許白霜,此刻卻腰杆挺得筆直:“你彆拿官府嚇唬人!清廷官府要是真為百姓著想,能讓糧價漲到一兩二錢?能讓俺們這些老骨頭冬天連口熱粥都喝不上?”他舉起手裡用布包著的碎銀子,聲音帶著悲憤,“俺這銀子,是俺賣了家裡最後一畝薄田換來的!去年買一石米還摻著沙子,今年川東新軍給俺們五錢一石的好米,你倒說是邪門?你良心讓狗吃了!嘛錢不錢的,百姓能吃飽飯才是正經事!”

人群瞬間炸開了鍋,紛紛指責瘦子:“就是!你肯定是糧商的人,沒安好心!”“官府要是有用,俺們能餓肚子?早該管管糧價了!”“川東新軍好歹給俺們便宜米,你呢?就會瞎嚷嚷,算嘛本事!”瘦子被罵得臉通紅,想反駁卻被唾沫星子淹得說不出話,隻能灰溜溜地往後退,躲到人群外圍,嘴裡還小聲嘟囔著“你們等著,有你們後悔的時候”。

糧鋪的夥計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一口地道的天津話,透著爽朗勁兒,穿著一身乾淨的青布短衫,腰間係著粗布圍裙。他見騷動平息,連忙站到門前的高凳上,手裡拿著一個鐵皮喇叭,大聲喊道:“老鄉們,都靜一靜!彆聽方才那人瞎咧咧!這米是俺們親自從暹羅船上卸下來的,顆顆飽滿,俺現在就打開一袋,大夥兒瞅瞅,是不是好米!”說著,他從糧鋪裡抱出一袋米,“嘩啦”一聲倒在竹篩上,雪白的米粒從篩眼裡漏下來,沒有一絲雜質,“瞧見沒?這米,煮出來噴香,能撐飽肚子,比啥都強!”

“真是好米!”人群中發出一陣驚歎。張老漢湊上前,抓了一把米粒放在嘴裡嚼了嚼,激動得眼淚都快下來了:“是新米!是正經的暹羅新米!俺活了六十多歲,還是頭回吃上這麼好的米!甜滋滋的,比過年吃的米還香!”

夥計笑著舉起手中一張淡黃色的紙片——正是“蜀錦券”,對著人群展示道:“大夥兒瞅好了!這就是‘蜀錦券’,上麵印著蜀地的錦紋,用的是專門的紙和顏料,旁人仿不來!持這券買米,每石再便宜五分,隻要四錢五!而且這券不光能買米,將來在咱們北方,換布、換鹽、換鐵器都成,比清廷的銀票還好用,走到哪兒都能花,您了就放一百個心!”

“蜀錦券?那是嘛玩意兒?能當銀子使不?”人群中一個穿著補丁布裙的婦人問道,她懷裡抱著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孩子,孩子的小臉蠟黃,正睜著大眼睛盯著糧鋪裡的米袋,小嘴還不停蠕動,像是在咽口水,“俺家那口子前兒剛去碼頭扛活,就賺了幾文錢,夠不夠換券啊?俺就想給娃子買口米,讓他嘗嘗飽飯的滋味。”

“夠!怎麼不夠!”夥計連忙說道,語氣裡滿是熱情,“您了要是沒銀子,用糧食、布匹也能換蜀錦券!哪怕您了隻有幾文錢,也能先換半石米,絕不讓您了空手回去!甭管有錢沒錢,先讓娃子吃飽飯才是正經的!”

“不行!俺不同意!”一個穿著兵丁服飾的漢子突然擠了進來,腰裡彆著一把鏽跡斑斑的腰刀,走路搖搖晃晃,是天津衛汛的清兵。他是糧商李三花錢買通的,專門來這兒找碴,嘴裡還噴著酒氣:“奉知府大人之命,川東反賊私運糧食,擾亂市場,此糧鋪即刻查封!誰敢買米,就是通敵!通敵可是殺頭的罪,你們不怕?”說著,他就要去掀糧鋪的木牌,動作卻有些笨拙。

“你敢!”王二一把抓住清兵的手腕,怒目圓睜,“你拿了糧商的好處,就來欺負俺們百姓?俺們買袋米怎麼就通敵了?你今天要是敢掀木牌,俺們就去知府衙門告狀,讓全城百姓都瞅瞅你們這些官爺的嘴臉,看看你們是怎麼幫著糧商欺負老百姓的!”

“對!告狀去!俺們這麼多人,還怕他一個醉鬼!”人群紛紛響應,有的百姓甚至撿起地上的石子,對著清兵怒目而視,“彆以為穿了身官服就了不起,俺們百姓也不是好欺負的!”清兵被嚇得後退一步,酒也醒了大半,色厲內荏地喊道:“你們…你們想造反?可是要株連九族的!”

“造反也是你們逼的!”張老漢氣得渾身發抖,拐杖重重地敲在地上,發出“咚咚”的聲響,“崇禎十七年,糧價十兩一石,你們不管;如今川東新軍給俺們便宜米,你們倒來查封!你們是想讓俺們都餓死嗎?俺告訴你們,今天這米,俺們買定了!誰也彆想攔著!就算是死,俺們也要做個飽死鬼!”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越來越近。隻見一隊穿著青色號服的士兵騎著馬趕來,為首的是個年輕將領,身姿挺拔,手裡舉著一麵“川東新軍”的旗幟,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勒住馬,對著人群抱了抱拳,聲音洪亮,帶著一股正氣:“諸位老鄉莫慌!俺們是川東新軍的護糧隊,奉大帥之命,保護糧鋪安全,確保每位百姓都能買到便宜米!方才那位兵爺,若是再敢阻撓,就按擾亂民生處置,絕不姑息!”

清兵見對方人多勢眾,個個精神抖擻,嚇得臉都白了,連忙收起腰刀,灰溜溜地跑了,嘴裡還不忘喊著“你們等著,俺去叫人”,卻沒一個人當真。人群瞬間爆發出歡呼聲,比剛才更響亮,紛紛朝著糧鋪湧去,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王二拍了拍年輕將領的馬背,大聲說道:“將軍!您可來得太及時了!俺們老百姓,就盼著你們這樣的隊伍啊!能為百姓著想,比那些當官的強百倍!”

隊伍從糧鋪門口一直延伸到海河岸邊,足足有三裡多長,像一條蜿蜒的巨龍。有的人家推著獨輪車,車上放著空麻袋,嘴裡念叨著“多買兩石,省得下回再跑,可著勁兒買,讓家裡人都吃飽”;有的老人被兒孫攙扶著,手裡緊緊攥著銀子,生怕被人搶了去,嘴裡還不停囑咐“慢點兒,彆摔著,買著米就行,不急”;還有的年輕小夥兒主動幫著維持秩序,喊著“大家彆擠,都有份!按順序來,誰也落不下!咱們都是老百姓,互相讓著點”。

糧鋪裡,夥計們手腳麻利地忙碌著。一個夥計負責稱重,他麵前放著一個巨大的鐵秤,秤砣磨得鋥亮,每稱好一石米,便大喝一聲“一石米,五錢銀!您了拿好,彆撒了!”;另一個夥計負責收錢,他麵前的木桌上放著一個錢箱,裡麵裝滿了碎銀子和銅錢,收錢、找零的動作快得讓人眼花繚亂,還不忘跟人搭話:“您了這銀子夠亮的,是剛從錢莊換的吧?夠買兩石米,夠家裡吃一陣子了!”;還有的夥計負責遞米袋,將稱好的米倒入百姓帶來的麻袋裡,動作熟練,沒有一絲浪費,嘴裡還念叨著“小心點兒,彆撒了,都是好米!回家趕緊煮一鍋,讓娃子們解解饞”。

碼頭上,運米的馬車來來往往,馬車的輪子在石板路上壓出“咕嚕咕嚕”的聲響。車夫們揮舞著馬鞭,大聲吆喝著“讓讓!讓讓!彆擋道!俺們還得去裝下一車呢!”,一口天津話帶著爽朗的勁兒,將一袋袋雪白的暹羅米從船上運到糧鋪,再將空馬車趕回去裝貨。陽光漸漸升高,驅散了晨霧,照在雪白的米袋上,泛著誘人的光澤,引得不少孩子圍著馬車打轉,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米袋,嘴裡還喊著“娘,俺要吃白米飯,要吃一大碗!”

人群中,那個穿綢緞馬褂的瘦子還想偷偷溜走,卻被王二一把抓住:“你彆走啊!方才你不是說米是假的嗎?現在怎麼不敢看了?怎麼不跟俺們掰扯掰扯了?”瘦子漲紅了臉,想掙脫卻被百姓們圍住,隻能連連求饒:“俺錯了!俺再也不敢了!是李三讓俺來的,俺再也不幫他騙人了!諸位老鄉饒了俺吧,俺就是個打工的,不容易啊!”

百姓們的歡笑聲、車夫的吆喝聲、糧鋪夥計的稱重聲、海河的波濤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片熱鬨非凡的景象——這景象,與清廷統治下北方常年的蕭條、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往這個時候,碼頭邊隻有零星幾個挑夫在等待活計,糧鋪門口更是門可羅雀,百姓們要麼買不起糧,要麼隻能買摻了沙子的陳米,哪有這般熱鬨的場景?

人群中,張老漢捧著剛買到的米袋,激動得老淚縱橫。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米袋,抓出一把雪白的米粒,放在鼻尖下輕輕嗅了嗅,米粒的清香撲鼻而來,讓他忍不住哽咽起來,一口天津話帶著濃重的鼻音:“哎喲…這米真香啊…俺們北方百姓,可算盼著這一天了!再也不用吃摻沙的米,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老人走到海河岸邊,對著南方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聲音帶著顫抖,卻字字清晰:“川東的大帥啊,您真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俺們北方百姓苦清廷久矣,糧價高得吃人,官員貪得無厭,日子早就過不下去了!如今您送來便宜米,還讓俺們有了‘蜀錦券’,俺們終於有盼頭了!俺給您磕頭了!”說著,就要跪下,被旁邊的百姓連忙扶住。

這聲音在嘈雜的碼頭邊並不起眼,卻像一顆種子,落在了每個北地百姓的心裡。有的百姓聽到老人的話,也跟著對著南方鞠躬,嘴裡念叨著“大帥保佑,讓俺們多過幾天好日子”;有的則攥緊了手中的“蜀錦券”,眼神裡多了幾分堅定,心裡想著“以後就認這券了,認川東新軍了”;還有的悄悄議論著“川東新軍”,好奇這支能送來便宜米的隊伍,究竟是怎樣的一支軍隊,“能為百姓著想的軍隊,肯定差不了!將來要是打仗,俺們肯定支持他們!”

日頭漸漸升高,糧鋪前的隊伍依舊很長,卻秩序井然。百姓們臉上的焦慮漸漸被笑容取代,手裡捧著沉甸甸的米袋,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嘴裡還哼著小調,盤算著“回家先煮一鍋白米飯,讓娃們解解饞,再給鄰居送點,讓他們也嘗嘗好米的滋味”。他們知道,從今天起,北方的日子或許會不一樣了——因為有一支來自川東的隊伍,用一把“糧價”的刀,剖開了清廷的虛偽,也為他們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