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輿悠悠,朱由檢半闔著眼,心中還在肉痛。
那可是130萬兩內帑啊……
而且現在這大環境,估計真到士兵手裡的可能就一半甚至更少。
等下行人司的人選好好選一選,然後再派廠衛過去跟蹤。
但究竟能起多大作用,那可真是天才知道了。
“陛下。”
高時明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將他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各份名單,一個時辰內都可整理好籍貫、年齡、出身,隻是……”他微微一頓,似乎在斟酌用詞,“天下七品以上實職文武的名單,恐怕需要花費幾天時間。”
朱由檢睜開眼,頓時恍然,已是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哦?人數很多嗎?”
高時明躬身道:“回陛下,兩京文武官員,約莫兩千之數,這幾日為陛下填充職官屏風時,奴婢們已經整理過了。地方上的文官,約莫一千五百人,去吏部調取檔案,數個時辰內也能完成。”
“但……但是地方衛所的武官,就來不及了。”
“天下四百餘衛所,千戶所便有三千之多。總旗官便是正七品,其上還有百戶、副千戶、千戶等等……林林總總算下來,七品以上的衛所武官,恐怕……”
高時明的聲音低了下去,有些尷尬:“恐怕有近十萬之眾……”
“十萬?”
朱由檢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你是說,我現在有十萬名七品以上武官?
這什麼黑色幽默,這十萬武官要是都能稱職的話,朕明年就能犁庭掃穴,推平後金。
他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開始閃現那些明末將領的名字。
左良玉、黃得功、劉澤清……
除了現在遼東閃耀著的那些將星,還有哪些人是潛藏在衛所體係裡的?
就算有,感覺也撈不出來啊。
這十萬人基數擺在這裡,說不定他能找到三個左良玉,五個黃得功……
朱由檢自己都被這個想法給逗樂了,忍不住搖了搖頭,失笑出聲。
“是朕疏忽了。”他擺了擺手,對高時明說道,“衛所那邊,暫且不必統計了。隻要兩京文武和地方文官的名單即可。”
“奴婢遵旨。”高時明鬆了口氣,連忙應道,“如此一來,隻差地方一千五百餘人的名錄,陛下可先用午膳,待您用膳完畢,各份名單便可呈上,唯有七品文武名單需稍晚一些。”
“嗯,去辦吧。”
……
今天周鈺到城外皇莊去巡視安頓宮中內使家眷了,所以沒在這裡。
朱由檢隻好獨自享用午膳,菜色很簡單,四菜一湯,全都是經過整肅清理的尚膳監所作。
他吃得很快,他現在滿心都是即將到手的那幾份名單,對於口腹之欲,倒是沒什麼興趣。
用過午膳,漱了口,他便迫不及待地坐到了禦案之後。
高時明早已將整理好的名冊,分門彆類地擺放在了案頭。
一共四疊,一疊比一疊厚。
第一疊,是庭推的兵部、吏部、刑部三部尚書人選,共計九人。
第二疊,是行人司所有行人的名錄,共計三十二人。
第三疊,是天啟年間,因“東林門戶”而被罷斥的官員名單,共計三百零九人。
第四疊,也是最厚的一疊,是兩京文武及地方七品以上實職文官的名錄,暫時隻完成了一半,司禮監那邊還在陸續把新的名單送過來
看著眼前這幾疊名冊,朱由檢的心中,湧起一股豪情。
這,就是他未來的班底!
這,就是他改變這個時代,重塑大明江山的資本!
他搓了搓手,像是一個即將開啟盲盒的玩家,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
先從哪個開始呢?
朱由檢的目光,在四疊名冊上掃過,最終,落在了最薄的那一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