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新帝蕭衍做齊王(一)_重生之手握古風闖京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手握古風闖京城 > 第二十八章新帝蕭衍做齊王(一)

第二十八章新帝蕭衍做齊王(一)(2 / 2)

永元二年(公元111500年),襄陽城內暗流湧動。東昏侯在建康的暴政愈演愈烈,誅殺尚書令蕭懿的消息(注:曆史上蕭懿確於500年被東昏侯所殺)已在私下流傳。蕭衍知道,起兵的時機,不遠了。

“林兄,東昏侯若真殺了蕭刺史,襄陽必亂。我們該如何應對?”蕭衍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語氣急切。

林夏鋪開一張更大的地圖,上麵標注著南齊各州的兵力分布。“蕭刺史若死,襄陽群龍無首,我們必須搶先一步掌控兵權。”他指著地圖上的幾個點,“呂僧珍、柳慶遠、王茂,這三人是軍中實權派,需提前拉攏。”

“如何拉攏?”

“呂僧珍重情義,可贈以厚禮,陳明利害,曉以宗室之誼;柳慶遠好文,可與他談經論道,引為知己;王茂貪功,可許以高官,承諾起兵後委以重任。”林夏條理清晰,“此外,還需聯絡地方士族,他們掌控著襄陽的錢糧,若能得其支持,大事可成。”

接下來的數月,蕭衍按林夏的計劃行事。他頻繁出入呂僧珍、柳慶遠等人的府邸,或飲酒暢談,或共論兵法;林夏則帶著厚禮拜訪襄陽士族,宣揚“蕭氏複振,安定天下”的理念。

其中,最難拉攏的是士族領袖範雲。範雲世代居襄陽,門生故吏遍布,對“外來”的蕭衍始終保持警惕。林夏親自登門三次,均被拒之門外。

第四次,林夏不帶禮物,隻帶了一卷書,在範府門外等候。雨下了整整一天,他始終立在雨中,直到傍晚,範雲才讓人開門見他。

“先生為何如此執著?”範雲看著渾身濕透的林夏,問道。

林夏展開書卷,是他注解的《春秋》:“範公是飽學之士,當知‘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東昏侯失德,天下離心,蕭衍公子乃蕭氏正統,有仁德之心,若能起兵,必能安定江南。範公若助他,便是救蒼生於水火。”

範雲沉默良久,接過書卷,終是點頭:“罷了,我信你一次。襄陽士族,願助蕭公子一臂之力。”

與此同時,蕭懿被東昏侯賜死的消息傳到襄陽。軍中大亂,將士們群情激憤,紛紛要求為蕭懿報仇。蕭衍召集眾將,登高一呼:“東昏侯弑殺忠良,罪該萬死!我等身為蕭氏宗親,豈能坐視?今日,我蕭衍在此誓師,起兵討逆,另立新君,以安社稷!”

呂僧珍、柳慶遠、王茂等人率先響應:“願隨將軍!”

林夏站在蕭衍身後,看著群情激昂的將士,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知道,潛龍,終於要抬頭了。

永元三年(公元111501年),蕭衍以“清君側”為名,在襄陽誓師,擁南康王蕭寶融(即後來的齊和帝)為帝,自任都督中外諸軍事,兵鋒直指建康。

起兵之初,兵力不足三萬,糧草僅夠支撐三月。林夏建議:“兵貴神速,需先取郢州(今武漢),那裡糧草充足,可作為東進的跳板。”

蕭衍采納其計,親率大軍圍攻郢州。郢州刺史張衝死守不降,戰事陷入膠著。軍中開始出現怨言,有人建議撤軍回襄陽。

“不可撤。”林夏在軍帳中分析,“郢州是建康屏障,若攻不下,東進之路被堵,必成腹背受敵之勢。張衝雖勇,但其部下多是被迫守城,可派人勸降。”

蕭衍依計,派柳慶遠潛入郢州,聯絡張衝麾下將領。柳慶遠不負所望,策反了副將陳光靜。三日後,陳光靜打開城門,郢州城破,張衝自殺。

拿下郢州,蕭衍大軍士氣大振,糧草也得到補充。林夏又建議:“下一步,攻江州(今九江)。江州刺史陳伯之是東昏侯親信,但其部眾多有不滿,可先以書信勸降,若不從,再以武力強攻。”

蕭衍寫下勸降信,言辭懇切:“陳刺史若識時務,歸順義軍,當封高官;若執迷不悟,玉石俱焚。”陳伯之見信後,猶豫不決。林夏趁機派細作散布消息,稱“義軍將至,不降者死”,陳伯之部下恐慌,紛紛勸其投降。最終,陳伯之開城歸順。

大軍一路東進,勢如破竹。東昏侯在建康得知消息,派軍抵抗,卻屢戰屢敗。至同年九月,蕭衍的軍隊已兵臨建康城下。

建康城外,朱雀航(浮橋)之戰,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役。東昏侯派軍據守浮橋,架設重弩,義軍數次強攻均被擊退。

“此橋不破,難以入城。”蕭衍望著對岸的敵軍,憂心忡忡。

林夏指著浮橋旁的蘆葦蕩:“可派人夜襲,火攻浮橋。敵軍守橋多日,已疲憊不堪,夜間防備必鬆。”

當晚,呂僧珍率敢死隊,乘小船潛入蘆葦蕩,待夜深時,點燃火把,衝向浮橋。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守橋敵軍大亂。蕭衍率軍趁機猛攻,一舉攻破朱雀航。

建康城破,東昏侯被部下所殺。蕭衍率軍入城,百姓夾道歡迎。他約束軍紀,嚴禁燒殺搶掠,建康城內秩序井然。

中興二年(大乾公元111502年),建康。蕭衍擁立的齊和帝蕭寶融年幼,朝政儘由蕭衍掌控。他已進位為梁王,加九錫,距離帝位僅一步之遙。

但蕭衍深知,“禪讓”需名正言順,若操之過急,必遭非議。他召來林夏:“林兄,如今內外已定,下一步該如何?”

林夏微微一笑:“公子(此時眾人已稱蕭衍為“王”)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是齊王之位。”

蕭衍一愣:“如今已是梁王,為何要退求齊王?”

“非退也,乃進也。”林夏解釋,“齊是前朝國號,公子若先為齊王,再受禪讓,更顯‘承齊正統’之意。且‘齊’有‘整齊天下’之兆,比‘梁’更合天意。”他頓了頓,“更重要的是,需讓朝野上下‘勸進’。公子可先推辭,以示謙遜,待百官百姓再三懇請,方可應允。”

蕭衍依計行事。先是範雲等士族領袖聯名上書,請蕭衍進位齊王;接著,呂僧珍等將領率軍民上表,稱“蕭王功德蓋世,當承大統”;最後,連齊和帝也下旨,“禪位於齊王”。

蕭衍三次推辭,最終“順應天意民心”,接受禪讓,改國號為梁,是為梁武帝。登基之日,他望著台下跪拜的百官,目光與林夏相遇,兩人相視一笑。

從瀟沅到蕭衍,從逃亡的罪臣之後到梁朝開國皇帝,這條路,他走了四年。而這一切的起點,是林夏那句“改姓蕭衍,去襄陽”的建議。


最新小说: 末世,從吞屍體開始進化 凱旋回朝背叛我,我轉頭迎娶公主 白月光懷孕我讓位,死遁後渣總卻瘋了 空降的禁欲上司,是我前夫 在下恐聖人 馬甲大佬要掀桌,娘不上,她上 聽懂獸語後,我扛麻袋進山撿錢 學習賺錢兩不誤 庶女複仇記 女伯爵的丈夫平平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