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儀的手指在監控鍵盤上敲得生疼。
淩晨三點的刑偵大隊機房像口悶鍋,空調外機在窗外哐哐作響,屏幕藍光把她眼下的青黑襯得更重。
她調大第37個監控畫麵的亮度,鼠標滾輪突然卡住——畫麵裡穿深藍工裝的男人又出現了。
時間顯示02:17:03,便利店冷白燈光下,男人左腳微跛,膠底鞋蹭過地磚時帶起細微的拖遝聲。
他伸手拿貨架最下層的礦泉水,始終垂著頭,帽簷壓得低,連收銀員遞零錢都沒接,任由紙幣滑進台麵縫隙。
錢鳳儀往前推了推眼鏡,後槽牙咬得發酸——這是她調閱的第三年監控,同一個時間,同一款洗得發白的工裝,同一個跛腳姿勢,像被按了循環鍵的老錄像帶。
更讓她頭皮發麻的是,所有監控裡男人的停留點都繞著清明橋。
她調出電子地圖,用紅筆圈出五個小賣部位置,連線後剛好圍住橋頭那棵老榕樹——1996年首起小賣部命案,死者就是被拋在這棵樹下的。
“江隊,“她按下通話鍵時,指節關節發出輕響,“三年監控,同一個人,淩晨兩點十七分,清明橋周邊。“
電話那頭的鍵盤聲驟停。
江臨風的呼吸聲透過電流傳來,帶著實驗室特有的消毒水味:“調他鞋跟特寫。“
錢鳳儀快速拖動進度條,定格在男人轉身出門的瞬間。
膠底鞋跟處有塊菱形補丁,邊緣起毛,像枚沒按實的指紋。
她突然想起前晚江臨風攤開的地圖,那些未點亮的信號燈,此刻在腦海裡“叮“地亮了一盞。
“彆布控。“江臨風的聲音沉下來,“他不是來殺人的,是來"報站"。“
錢鳳儀的筆尖在筆記本上戳出個洞:“怎麼說?“
“1996年劫案凶手臨終懺悔信裡提過,他作案時總開著半導體收音機,聽《法治前線》找"勇氣"。“江臨風的鼠標在電腦上滑動,“李春來的師傅是當年的廣播員,他在窩棚貼滿剪報,寫著"他沒做完的,我來念完"——他在複刻一場廣播。“
錢鳳儀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忽然想起老周說過的繼電器延時裝置。“所以我們要當聽眾?“
“對。“江臨風的指節抵著太陽穴,“讓他以為一切如常,他才會完成儀式。“
三小時後,清明橋周邊五家店鋪的卷閘門下多了道銀色細條——林川帶人偽裝成水電維修隊,暗裝的微型震動傳感器。
江臨風蹲在便利店後巷,看林川用口香糖粘好最後一個探頭:“他會留標記,像在祭壇刻字那樣。“
“明白。“林川拍了拍工具包,裡麵裝著聲紋捕捉設備,“觸發閾值設短波頻率+人聲疊加。“
與此同時,金小霜的實驗室響起尖銳的蜂鳴。
她盯著掃描電鏡屏幕,鑷子尖的矽酸鹽顆粒在放大一千倍後,表麵的新鮮刮擦痕跡像道閃電。“清明橋欄杆石材成分完全吻合。“她抓起電話,“顆粒時間不超過十天,李春來早就在花都踩點!“
江臨風的瞳孔猛地收縮。
他衝進物證室,翻出西北死者的驗傷報告——指甲縫裡的微量物,原來不是掙紮時的隨機沾染,而是刻意刮擦橋欄留下的標記。“查橋下廢棄船屋。“他對著電話喊,“找廣播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