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儀帶著協警趟過齊膝的汙水時,膠鞋裡灌進的涼水讓她打了個寒顫。
船屋角落堆著半人高的舊零件,變壓器、電容、生鏽的喇叭線圈,最上麵一塊電路板用紅漆歪歪扭扭寫著:“第十五站,到。“
“江隊,“她捏著電路板的手在抖,“他在計數。“
江臨風趕到時,雨水正順著橋洞往下淌。
他蹲在船屋門口,看雨水衝刷橋麵,排水口格柵在水痕裡若隱若現——是“日“字形,和華南祭壇地磚紋路分毫不差。“他在複製空間。“他輕聲說,像怕驚醒什麼,“時間線不夠,他要讓每個站點都長得一樣。“
線索在淩晨兩點十三分串成線。
監聽係統突然報警時,林川正蹲在便利店對麵的麵包車後座啃冷包子。
短波信號激活的提示音讓他嗆了一下,手忙腳亂抓起耳機:“《法治前線》特彆報道......“
聲音從便利店飄出來時,女店主正擦著櫃台,手裡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
李春來的藍工裝沾著橋洞的潮氣,電工鉗擱在收音機旁,鉗口還帶著新鮮的銅屑。
他抬頭時,帽簷終於滑到腦後,露出兩道刀刻般的法令紋:“你爸當年在西北放過我一次,這次我不碰錢。“
江臨風踹門的力道比預想中輕。
他站在門口,槍套扣得嚴嚴實實,視線鎖住李春來發顫的指尖——那雙手正懸在收音機開關上方。“你不是來報仇的。“他說,聲音像浸了水的棉絮,“你是來送葬的,給那個在廣播裡活了二十五年的鬼。“
李春來的鉗柄“當啷“落地。
他抬頭時,眼角的淚在便利店燈光下閃了閃:“你怎麼知道......我每天都在等那句"案件仍未偵破"?“
審訊室的白熾燈刺得人睜不開眼。
李春來的筆記本攤在江臨風麵前,紙頁邊緣卷著毛邊,每一頁都寫滿小賣部的名字、老板生辰,甚至“張記“愛進紅塔山,“利民“總擺茉莉花茶——比當年的案卷還詳細。
“我沒殺過人。“李春來的指甲縫裡還沾著橋欄的石粉,“西北那家夥冒充趙誌忠領撫恤金,我割他手指是讓他說實話;祭壇刻字是替師傅補完名單......我就是台錄音機。“
江臨風翻到最後一頁,墨跡暈開的“第十七站,回家“刺得他心跳漏了一拍。“你還沒做完。“他說,不是疑問。
李春來笑了,皺紋裡全是釋然:“最後一站在南粵醃漬廠老宿舍——我娘咽氣前,廣播裡正播著第一起劫案。“
江臨風走出審訊室時,手機在掌心震得發燙。
他按下孫玉花的號碼,望著窗外漸濃的夜色:“查廠區廢棄廣播線路,尤其是後勤樓。“風從走廊儘頭灌進來,吹得他後頸發涼,“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案發現場。“
電話那頭應了什麼,他沒聽清。
眼前晃過李春來筆記本最後一頁的字跡,在暮色裡漸漸模糊成“回家“兩個字。
南粵醃漬廠的老宿舍區此刻應該很黑,他想,整片樓早斷電了,隻有風穿過廢棄的廣播喇叭,發出嗚嗚的回響。